光伏行業寒風凜冽,“賣鏟人們”也被迫接受現實。
1月20日晚,美暢股份披露2024年度業績預告。據悉,該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43億元至1.68億元,同比下降89.42%-91%。
對此,美暢股份表示,2024年,受光伏行業周期性調整、市場競爭加劇和產業鏈價格承壓的影響,公司主要產品金剛線售價多次下調,使得毛利率下滑,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凈利潤較上年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回顧2024年,光伏行業急劇變化。在光伏產業鏈部分環節市場價格大幅下降,甚至持續低于行業現金成本沖擊下,行業整體毛利及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作為光伏“賣鏟人”,金剛線供應商們日子也不好過。
行業周期依賴嚴重
當光伏行業經歷多年高速發展期后,產業鏈增長趨勢如何?龍頭企業的財報中可見微知著。
作為金剛石線龍頭,美暢股份全年扣非凈利潤預計9100萬元-1.16億元,同比下降92.43%-94.06%
分季度來看,該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約8.57億元,同比減少13.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95億元,同比減少48.46%。
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84億元,同比下降31.5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6億元,同比下降69.11%;
第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4.08億元,同比下降64.96%,環比下降35.05%;歸母凈利潤596.14萬元,同比下降98.80%;扣非凈利潤2853.39萬元,同比下降94.14%。
值得一提的是,美暢股份主營的金剛石線等產品正是光伏行業上游重要切割材料,也是光伏行業降本增效的核心技術環節。
作為金剛線龍頭企業,美暢股份下游客戶主要集中度較高,主要包括隆基股份、晶科能源、保利協鑫等硅片龍頭企業。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占比分別為 98.71%、70.12%、67.42%、85.46%、90.33%、86.98%。
美暢股份增長放緩的背后,一方面是行業不景氣、下游客戶寒意四起,另一方面則來自金剛石線上游成本擠壓。
“鎢絲作為一個新產品的問世一直備受矚目,從材料本身的性能優勢看,大家都覺得鎢絲是大方向。但目前行業對成本非常敏感,各家客戶在大量推廣鎢絲前都會進行經濟對比,而從目前的測算來看,鎢絲線經濟優勢還沒能實現普遍性。”美暢股份公司人士在日前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如是說道。
今年以來,能源金屬鎢價格沖上十年新高。Wind數據統計顯示,江西65%品位鎢精礦2024年5月13日均價位為15.35萬元/噸,僅2024年內已上漲25%,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新高。
據上海有色金屬網報價顯示,1月20日,黑鎢精礦(≥65%)價格為144500~145000元/標噸,其均價為144750元/標噸,較前一交易日持平。144750元/標噸這一均價與2024年12月25日的前期低點142250元/標噸相比,上漲了2500元/標噸,漲幅為1.76%。
這也側面說明,市場對鎢原料供應偏緊的預期逐漸增強。上游原料擠壓傳導到企業層面,2024年美暢股份毛利率大幅下滑。
據悉,該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為24.57%,同比下降31.22個百分點;凈利率為15.39%,較上年同期下降26.86個百分點。
從單季度指標來看,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為4.69%,同比下降49.79個百分點。
內部架構多生變動
需要攻克的難題,不只是行業周期。
2024年10月9日,美暢股份一則公告宣布,在募投項目相關資金用途及投資規模不發生變更的情況下,對美暢產業園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進行延期。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美暢股份首次公開發行新股人民幣普通股(A股)4001萬股,發行價格為43.76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17.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1.03億元后,募集資金凈額為16.48億元。
對于項目建設進度及資金使用,美暢股份表示,截至9月30日,在美暢產業園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高效金剛石線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中,分別投入資金約2.53億元、0.66億元、4.29億元、3.28億元。
其中,美暢產業園建設項目與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原計劃今年12月建成。上述公告中,上述兩項目延期至2026年12月,延后時間長達兩年。
“技術、行業、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公司在園區建設、產能擴張和機構設置等方面審慎決策,使得募投項目的實際投資進度較原計劃有所延后。”美暢股份在公告中提到。
數十天后,11月21日,美暢股份披露了更換公司董事長的公告,柳海鷹被聘任為公司新任董事長。
據悉,11月18日,美暢股份便收到董事長、創始人吳英的書面辭呈。吳英辭職的原因則是到了退休年齡。
值得一提的是,吳英是美暢股份創始人,公司于2015年7月創立,至今不到十年時間。
在吳英任董事長期間,憑借與下游光伏巨頭隆基綠能的深度綁定,美暢股份規模逐漸增長,至今該公司切割硅片的電鍍金剛石線,市場占有率超40%。
相比于卸任,吳英“退休”則更像“退居幕后”。
截至退休公告披露日,吳英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38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 49.60%,仍系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而作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控人,仍可以影響公司的經營決策,同時還擁有提名董事的權利。
相較之下,年僅48歲的新任董事長柳海鷹,此前輾轉于文化產業、營銷策劃領域,直至2021年進入美暢股份任副總裁職務。
如何面對行業增長放緩的現實、解決公司高度依賴行業周期帶來的波動風險?柳海鷹的任職留給市場更大的觀察與想象空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