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銀行股權市場呈現出鮮明的對比態勢:一方面,上市銀行股價持續攀升,機構資金爭相涌入;另一方面,非上市中小銀行股權交易卻遭遇寒冬,即便設置“1元起拍”,市場反應依然冷淡。
據統計,今年1月,阿里拍賣平臺上共有69筆中小銀行股權以“1元起拍”的形式進行拍賣。不過,這些拍賣大多無人問津,近九成無人報名,31家銀行股權甚至經歷了流拍后再度拍賣的尷尬局面。與中小銀行股權市場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市銀行股價的強勁表現。2024年,銀行股整體走勢強勁,Wind銀行指數全年漲幅超過40%,多只個股漲幅超過50%,國有四大行的股價也屢創新高。隨著銀行板塊市值的不斷攀升,機構資金紛紛增持銀行股,以險資為例,多家險資公司年內舉牌銀行股,其中平安人壽時隔5年再度舉牌工商銀行H股。專家表示,上市銀行股價的上漲,除了基本面因素外,還受到風險偏好和無風險利率的驅動。當前無風險利率顯著低于銀行股的股息率水平,使得銀行股的性價比凸顯。此外,指數基金的走強也利好銀行股上漲,基金投資的趨勢開始從主動轉向被動,指數基金或成主流工具,銀行作為指數重配的行業之一,受益明顯。與上市銀行的火熱行情相比,中小銀行股權市場卻顯得格外冷清。盡管部分中小銀行設置了“1元起拍”的低價起拍策略,試圖吸引投資者的注意,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一名業內人士表示,中小銀行股權拍賣遇冷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經營層面相對薄弱,抗風險能力較弱,甚至存在較多的債務風險,導致投資者對其信心不足。此外,中小銀行股權拍賣的特點也決定了其吸引力有限,被拍賣的股權多數較為分散,小股東難以對銀行經營產生實質性影響。展望未來,大多機構仍看好銀行板塊后續走勢。隨著政策寬松釋放積極信號、企業投資需求回暖以及無風險利率的走低,銀行股的投資價值將進一步凸顯。然而,對于中小銀行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升自身實力、增強投資者信心,仍是其面臨的重要課題。
(來源:環球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