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之際,A 股市場即將掀起一場超千億元的分紅盛宴。根據最新統計,在12月30日夜晚,超過30家A股公司發布了與分紅相關的公告,預計這些公司將為投資者帶來總計超過1100億元的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企業將分紅時間選定在了2025年1月份,即農歷春節前夕,這標志著“春節前分紅”這一概念正逐漸被資本市場所接受。
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證監會等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上市公司優化分紅方式,并強調增加現金分紅頻次和提高分紅水平的重要性。在政策的推動下,A股公司的分紅積極性顯著提升,不僅一年多次分紅的習慣正在形成,而且分紅規模也逐步擴大,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大銀行引領分紅潮流
在這波分紅潮中,國有商業銀行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工商銀行、郵儲銀行和農業銀行三家銀行計劃合計派發的現金紅利總額達到了驚人的1064億元,具體來看:
工商銀行宣布,該行每股將派發現金股息0.1434元,總計派發現金股息約511.09億元,其中A股部分約為386.62億元。
郵儲銀行表示,該行每股將派發現金紅利0.1477元,共計派發現金紅利146.46億元,A股部分為117.13億元。
農業銀行則稱,每股將派發現金紅利0.1164元,總金額約為407.38億元,A股紅利約為371.60億元。
此外,統計顯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平均股息率高于市場平均水平,而銀行股無疑是此次分紅的主力軍。截至12月28日,已有22家上市銀行披露了2024年的中期分紅方案,其中一些銀行如滬農商行、南京銀行等提高了2024年中期的分紅比例。
“春節前分紅”的多重考量
選擇在春節前進行分紅的策略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慮。首先,它響應了監管部門提倡的“春節前分紅”的要求;其次,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于12月17日發布的通知,從2025年1月1日起,滬深市場的A股分紅派息手續費將實行減半收取的優惠政策,此舉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分紅成本,激勵更多公司提高分紅金額。
工商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以及渤海輪渡等企業都選擇了在2025年1月初進行分紅,恰好趕在春節之前。這樣的安排既滿足了監管要求,又能讓股東享受到節前的喜悅,同時也因為新政節省了一筆不小的手續費開支,可謂是一舉多得。
政策支持下的資本市場積極變化
回溯近一年,監管層持續發力,為分紅環境 “修枝剪葉”。2023年底,中國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指引,旗幟鮮明鼓勵上市公司增加現金分紅頻次、拔高分紅水平。2024年4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重磅落地,要求加碼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多管齊下抬升股息率。
在這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持續驅動下,A股市場分紅生態正經歷一場意義深遠的重塑,投資者收獲的不僅是真金白銀,更是對資本市場長遠發展的信心與期待,上市公司也在積極回饋中,與市場形成更穩固、良性的互動關系,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鋪就堅實基石。
來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