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港股開盤以及北向資金的回歸,前天大漲的銀行板塊并未如愿補漲,反而成為市場里逆勢下跌的少數板塊之一。截至10點10分,銀行AH指數跌超1%,跟蹤該指數的銀行ETF優選大幅走弱。
那么,兼具央國企、紅利和順周期特征的銀行板塊,2025年配置價值怎么看?
首先,無論是銀行還是紅利板塊,更多應從中長線資產配置的角度去參與,規避短期博弈的追漲。比如近期銀行板塊大漲,雖然有年末資金調倉的因素,但更多是小微盤股走弱后,銀行作為投資者的防御選擇,這種極端分化的行情顯然不能持續太久。
其次,紅利策略備受市場關注,當前無風險利率處在歷史低位,無論從股息率還是估值修復的角度來看,銀行板塊整體仍具備較高配置價值,尤其是股息率更高、估值更低的銀行AH指數更具性價比,后續有望延續高彈性。
當前銀行AH整體PB為0.58倍,低于中證銀行的0.66倍;與此同時銀行AH整體股息率仍高達5.32%,今年來截至12月24日的漲幅也要強于中證銀行,這也能解釋為何銀行ETF優選今年來的凈值增長率要強于其他A股銀行主題ETF。
最后,銀行板塊代表的央國企作為經濟的“壓艙石”之一,近年來政策暖風頻吹,自2022年來持續跑贏A股和恒生指數大盤,后續隨著經濟修復以及銀行尾部風險陸續出清,仍有絕對收益空間,板塊整體尤其是四大行的估值存在較大修復空間。
尤其是重倉港股銀行的銀行AH指數,其持倉本身就含更多估值更加便宜的港股標的,隨著南向資金持續買入以及港股紅利主題基金的升溫,港股銀行有望持續受到資金青睞,可借助銀行ETF優選逢低參與。
(來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