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kc0km"></samp>
    <ul id="kc0km"></ul>
    <strike id="kc0km"></strike>
    <strike id="kc0km"></strike>
  • <kbd id="kc0km"><acronym id="kc0km"></acronym></kbd>
    <code id="kc0km"></code>
    <noframes id="kc0km"></noframes>
  • 全員營銷搶風口 指數基金規模能“長多大”?

    2024-12-24 10:51:50

    指數基金的大發展,正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

    指數基金成為基金公司當前布局大熱門,既有順應市場趨勢的原因,也有渠道機構“賣貨”機制驅動等原因。以中證A500指數基金為例,公募高管被渠道機構“拉人頭”,中證A500指數基金發行可謂是全員營銷。

    往后看,未來指數基金的總規模會增長到什么程度?單一指數基金產品的規模又可以做到多大?這些現象引發業內關注和討論。

    指數基金發展風潮來襲

    指數基金是指以跟蹤指數為投資策略的基金產品,以指數成份股為投資對象,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根據交易場所和跟蹤指數方法差別,指數基金一般分為ETF、ETF聯接基金、普通指數基金、指數增強基金以及ETF增強產品。

    在國內市場,指數基金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面世,但直到近年才全面開花。特別是ETF、普通指數基金和指數增強基金,在2024年迎來迅猛發展。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被動指數基金持有A股市值達3.16萬億元,超過主動權益基金2.89萬億元,是公募基金發展史上首次出現“被動超越主動”的現象。

    宏觀數據所折射的是指數基金近兩年迎來風口,成為基金公司、渠道乃至基民的“搶手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證A500指數基金和滬深300指數基金。

    中證A500指數基金最早出現在今年9月底,由10家頭部公募推出首批中證A500ETF。隨后,第二和第三批中證A500ETF,以及非ETF指數產品持續上新。短短兩個多月里,中證A500指數基金賽道涌入近60家公募。截至12月20日,近60家公募一共成立了96只中證A500指數基金(不同份額分開統計,下同),總規模達3262.23億元。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規模增速,基金公司在中證A500指數上的布局,均為公募基金史上之最。

    從更長維度看,基金公司對指數基金的爭搶態勢在滬深300這一主流寬基的布局上表現得更為明顯。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滬深300指數基金最早在2003年就已面世,但整體數量在2019年之后才出現快速擴容,2020年至2024年12月20日期間成立的滬深300指數基金數量高達121只,基本是過去18年成立的數量總和。

    截至12月20日,全市場開放式指數基金總數量為4382只,其中有1784只成立于2023年之后,占比超40%。其中,2024年以來成立的數量為1106只,占比超25%。也就是說,指數基金20多年累計的產品數量,有四分之一是在2024年這一年時間里成立的。

    渠道“賣貨”機制驅動

    關于本輪指數基金大發展,市場稱為“被升主降”。指數基金成為基金公司當前布局大熱門,既有順應市場趨勢的原因,也有渠道機構“賣貨”機制驅動等原因。

    一家中小公募高管分析,近幾年指數基金規模迅猛增長,特別是ETF,有相當部分來自于匯金、社保等大機構。這些機構此前大多是將資金委托給基金公司管理,近些年主動權益基金業績不佳,這些機構逐漸傾向于親自下場配置指數基金。當下基金公司加速布局指數基金,相當程度上是出于承接這方面資金需求考慮。

    此外,年內布局過中證A500指數基金的一家公募的品牌總監表示,他所在公司之所以布局該基金,和銀行渠道的鼓勵有很大關系。“僅從我們公司來說,不是一定要發中證A500指數基金,但銀行渠道能給予支持,我們難以拒絕,索性就順勢布局了。”該公募品牌總監稱。

    “從銀行角度講,哪類基金受歡迎就賣哪類。銀行找我們聊的時候,中證A500指數發行正火,渠道銷量很可觀,建議我們上報場外指數基金。”上述公募品牌總監還表示,基金業對指數基金發展趨勢有基本共識,大公司基本包攬了ETF市場,小公司只能布局場外指數基金,銀行是后者重要的銷售渠道。中證A500指數基金銷量可觀,但依然存在贖舊買新問題,一些資金從別的產品上贖回,然后買入中證A500指數產品。這種方式短期內會帶來銷量,但長期不一定能持續。長期發展本質上是取決于指數的賺錢效應,如果指數虧損,資金熱度可能會很快下降。

    一家頭部公募內部人士表示,布局中證A500指數產品的基金公司,未來可能會達到80家。該公募高管表示,近期他被好幾個人拉去充戶數了,“有券商的,也有銀行的,認購10元甚至1元都可以”。從他觀察來看,近期的中證A500指數基金發行可謂是全員營銷。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渠道機構,不僅市場部員工,全公司員工也都要承擔一定銷售任務。該高管表示,“指數基金發行需要行情密切配合,和此前相比,近期行情有所降溫。但各大基金公司仍在持續申報中證A500產品,后面能否發出來?持續營銷能否做好?管理費能否覆蓋成本?都是需要觀察的。”

    指數基金規模能“長多大”?

    那么,隨著指數基金規模持續擴張,完全復制跟蹤同一指數的基金數量明顯過多,市場是否需要這么多的指數基金?有基金研究人士發出了疑問。

    一串串數字反映出指數基金規模的急速膨脹。截至2024年12月22日,境內指數型產品規模達到4.9萬億元,較2023年底增加62%。其中ETF規模為3.74萬億元,較2023年底增加123%。資金流入方面,今年ETF獲資金凈流入超萬億元,其中寬基ETF凈流入占比超90%。規模超千億元的ETF數量達到6只,均為寬基ETF。

    有指數研究人士認為,隨著近期中證A500指數基金的發售,國內寬基指數規模發展或已進入穩定期。具體產品來看,跟蹤滬深300指數、中證A500指數、中證500指數、科創50指數、上證5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的基金規模分別為1.13萬億元、2450億元、2069億元、1945億元、1838億元和1406億元。他舉例道,在中證A500指數基金規模持續攀升的過程中,部分寬基指數基金規模出現下滑。

    在部分領域,指數基金的發展短暫呈現出“見頂”態勢。數據顯示,我國寬基ETF在股票ETF中的占比已達到64%,這甚至已高于美國市場的60%。上述指數研究人士認為,就單一指數基金產品來看,可能只有頭部幾家公司能夠做大,進入規模流動性的良性循環,尾部產品的規模往往會逐漸萎縮,甚至迷你化。

    而對于單一指數基金產品的規模到底可以做到多大?市場上卻有不同觀點。指數基金只是試圖復制指數的表現,基金經理日常工作首要考慮的是申贖對凈值的沖擊和影響。因此,指數基金的規模越大,申購贖回能夠產生的沖擊和影響就會越小。以美股為例,ETF規模最大的SPDR標普500指數ETF規模超過了5000億美元,占標普500指數總市值的0.9%。而A股規模最大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占滬深300指數總市值的比例為0.6%,對比美股,國內單一ETF規模的擴張或許仍有潛力。

    “不同類型基金,適宜規模也有所不同,整體上,貨幣基金和指數基金規模可以適當偏大些。”華南一位基金評價人士表示,過猶不及,無論哪種類型基金的規模,都要跟長線資金規模、指數發展趨勢等因素結合起來。

    “一般觀點認為,如果基金持有人來源足夠多元分散,基金的流動性會更好,規模稍大些也不會影響正常運行,但這種觀點并沒有考慮到極端情況。實際上,監管對大規模基金市場影響的干預,是有過案例的,這些案例恰是出現在持有人結構和流動性都較好的貨幣基金上。從這點來說,對單只規模過大的指數基金,特別是ETF,可以考慮設定一個規模上限。”前述公募高管稱。

    ETF有望迎來多樣化發展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指數基金發展應該是全面的,不應扎堆在個別指數上。”前述公募高管表示。

    盡管國內寬基指數規模發展或已進入穩定期,但國內策略指數基金占比較低,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上述指數研究人士表示,寬基投資需求外溢效應下,圍繞寬基指數的“寬基+Smart Beta”等衍生策略指數產品,可為投資者提供顆粒度更高的資產配置工具,未來發展空間較大。此外,國內科創創業領域指數仍有較大布局空間。

    在產品層面,滬上一位基金評價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可從投資標的和投資策略兩個維度進行探索。在投資標的上,可開拓國內被動投資市場尚未充分開發的領域,如跨境資產、債券和商品等。在策略上,可通過開發新型指數或采用Smart Beta等策略,在傳統指數框架中融入多元化因子,打造更為精細化和多樣化的投資組合。

    近期債券ETF有望迎來擴容。廣發基金、博時基金、大成基金、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和海富通基金等8家公司向證監會遞交的相關債券ETF資料已于11月29日獲接收。

    策略基金方面覆蓋紅利、價值、成長、低波、質量、動量等多種豐富類型,不過國內策略基金有三分之二為紅利指數基金,其他類型基金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據了解,相關指數公司正在這方面著重補齊A系列相關策略指數體系,后續擬進一步豐富寬基相關策略指數體系。

    12月16日,國泰基金和華夏基金分別向證監會遞交了富時中國A股自由現金流聚焦ETF、國證自由現金流ETF的申請材料。

    隨著品類增多,國內ETF市場有望迎來多樣化的ETF,這使得投資者能夠更好地定制投資組合,滿足特定需求和風險偏好。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陳科辰

    掃一掃分享本頁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2| 99热这里有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无码的|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曰产无码久久久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大全|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每日更新|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精品中|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激情av精品影院|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 青青草国产三级精品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