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以來A股市場強勢反彈,公募基金規模實現明顯增長。
據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當前運行中的公募基金產品共有12321只,合計份額達29.74萬億份,資產凈值合計31.85萬億元。較2023年底相比,基金產品數量增長7.01%,基金份額增長12.28%,基金規模增長16.78%。
具體來看,貨幣基金仍是規模最大的基金類型。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貨幣基金數量有370只,資產凈值達13.03萬億元,占比約為40.93%。
債券型基金的規模其次,截至12月19日的資產凈值約為10.36萬億元,占比約為32.52%。
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規模相對也較大。截至12月19日,股票型基金的資產凈值為4.05萬億元,占比約為12.71%;混合型基金的資產凈值為3.51萬億元,占比約為11.02%。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以來A股市場強勢反彈的背景下,股票型基金規模增幅比較明顯。與2023年底相比,今年以來股票型基金數量增加了346只,資產凈值增加了約1.48萬億元。
指數基金發行的增加,也促進了今年股票型基金規模增長。2024年以來,中證“A系列”寬基指數持續吸金,數十家基金公司鏖戰“中證A500指數”,使得“中證A500指數”成為當仁不讓的2024年度最火指數。
債券型基金數量和規模保持平穩增長。與2023年底相比,今年以來債券型基金數量增加了102只,資產凈值增加了約1.31萬億元。
展望2025年,國聯證券認為,市場能否完成從流動性驅動向基本面驅動的轉換,可能決定了明年市場的整體表現。明年上半年經濟逐步修復的確定性較強,上市公司盈利或逐漸好轉,市場表現或相對強勢;下半年海外風險因素可能逐漸累積,再通脹和加征關稅等風險都可能對國內市場形成沖擊。
東興證券表示,目前進入年底階段,政策落地之后,市場關注點落在未來政策效果觀察期,以政策推動的行情節奏將變成市場輪動為主的節奏,市場更多著眼于明年的布局,以政策推動的中長期資金逐步入市為基調,未來被動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整體維持結構性牛市的判斷,從指數層面來看,市場以底部抬升的脈沖式行情為主,伴隨不同主題的階段性輪動為主,短期快速大漲的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少,節奏性慢牛的場景可能會成為未來市場的常態。
中泰證券的觀點稱,就市場演繹節奏而言,政策預期、監管節奏、樓市表現與海外風險或是驅動資金的四大核心因素。今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至兩會的“歲末年初”時間段將是以上四大因素“共振”下,市場賺錢效應最為明顯的時間段。進入二季度后,伴隨一季度經濟數據,年報與一季報等一系列數據公布,市場定價或逐步從預期轉向現實。新形勢下,政策是否有更大力度的突破將是決定下半年市場的最為關鍵的變量。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