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促進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系列舉措的文件日前正式出臺。
11月25日,北京市政府官網顯示,《北京市關于促進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已經北京市政府同意,于11月16日正式發布施行。《若干措施》第八條指出,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快速申報北京證券交易所,提高企業發行上市與并購重組審核效率。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專精特新利好政策的接連出臺,北交所也將迎來新機遇,將繼續賦能于專精特新,發揮資本市場配置功能,撬動更多優質企業融資發展,北交所的市場關注度及交投活躍度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瞄準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目標,北交所開市三年來,基本構建了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基礎制度,助力資本市場服務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的路徑進一步暢通,包括專精特新企業在內的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快速集聚。開源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4年11月15日,北交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為140家,占據北交所257家上市公司的比例高達54.47%。據了解,這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覆蓋高端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多元細分領域,且多為龍頭企業,在相關行業掌握高技術壁壘優勢。
“開市三年來,北交所聚焦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持續提升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精準性,對優質科技企業的集聚效應凸顯。”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商法室主任陳潔表示,北交所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突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特點,科技創新已成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重要底色。
值得注意的是,為進一步提升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服務質效,擦亮“專精特新”金字招牌,北交所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出臺系列舉措,并加強與政府主管部門、區域性股權市場、市場機構各方主體的合作,探索共享信息、共建平臺、共育企業機制,共同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金長川資本董事長劉平安分析,北交所目前有一半以上的企業是專精特新企業,北交所支持和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效應和市場功能已經充分顯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市政府出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北交所上市的相關政策,無疑是把市場優勢與區位優勢充分結合起來,鼓勵更多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為首都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北京這一政策舉措,可能會對其他省市形成示范效應。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認為,隨著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相關新政策接連釋放,未來有望進一步推進北交所、新三板高質量發展,支持更多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上市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發布的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綜合服務行動計劃中,具體舉措包括開展北交所上市公司專精特新指數研發編制工作,適時推出相關指數,推動滬深北跨市場專精特新指數編制發布等等。銀河證券分析師范想想在研報中指出,北交所專精特新指數將成為繼北證50指數后又一反映北交所優質上市公司的重要標尺,有望進一步提升北交所的市場關注度及交投活躍度,對于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提升資本市場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