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是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部署,也是指導期貨公司向產業金融轉型的重要文件。五礦期貨第一時間深入學習領會《意見》精神內涵,力爭當好學習貫徹落實《意見》工作部署的“排頭兵”、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先鋒隊”,深刻把握政治性、踐行人民性、提升專業性,更好服務國家產業、中小微企業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為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五礦力量”“期貨力量”。
學習《意見》精神,深刻把握政治性、踐行人民性、提升專業性
《意見》立足我國期貨市場實際,針對新形勢下的機遇和挑戰,對期貨市場如何更好發揮功能作用、促進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家發展大局進行了系統謀劃,從加強監管、防范風險和促進高質量發展三大方面進行了頂層設計,并具體部署了8方面17項重點舉措。其中,加強監管方面,明確要求加強對各類交易行為的穿透式監管,強化高頻交易全過程監管,堅決抑制過度投機炒作,從嚴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強化期貨公司股權管理和法人治理,規范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經營活動,健全期貨公司風險出清長效機制;防范風險方面,要求鞏固期貨市場風險預防預警體系,提高期貨市場風險應對和處置能力;促進高質量發展方面,要求充分發揮商品期貨期權品種功能,期現聯動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金融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發展水平,持續擴大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等等。
五礦期貨是世界500強中國五礦旗下核心期貨業務平臺,有著天然的產業基因,是“產業系”期貨公司典型代表,始終致力于發揮期貨在產業實體經營發展中的“安全支撐”作用,持續向產業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轉型,不斷優化產業鏈服務,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著力打造金屬礦產領域風險管理第一品牌。
以政治性為引領。五礦期貨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金融工作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形成了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以“黨旗飄揚、黨徽閃光”行動為抓手,圍繞“向產業金融轉型”目標,建立“黨建+產業風險管理服務”品牌,綜合利用各黨支部產業服務優勢,創新“一個主題、一個聚焦、三個結對”工作模式,將黨建工作融入組織、管理、項目,充分利用自身在有色、黑色產業鏈中的豐富經驗,以及在服務碳酸鋰新能源產業鏈的市場競爭優勢,用實際行動助力產業單位提升大宗商品定價能力、影響力,為產業單位聚焦主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以人民性為立場。五礦期貨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把滿足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公司從2017年開始通過“保險+期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探索“保險+期貨+X”創新模式,打造“金融+產業”發展樣板。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累計開展“保險+期貨”項目127個,總保障金額34.15億元,保障現貨70.97萬噸,惠及17個省、自治區的91個縣(區),惠及農戶30.08萬戶,并捐贈1285.5萬元用于幫扶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貧困助學教育等工作,持續踐行央企社會責任。
以專業性為保障。五礦期貨通過創新期現結合、期權、場外衍生品等風險管理服務工具,助力產業單位“穩價鎖利”;通過搭建五位一體投研體系,向產業單位輸出市場策略,為產業單位提供“危機預告”,協助產業單位在“順市”中增加利潤,在“逆市”中管控好風險,有效提升了產業單位大宗商品風險管理的整體效能。公司今年向產業單位提供的商品行情研判,得到了市場驗證;通過增值服務,助力產業單位提升管理質效,從交割服務、金融科技賦能、期現人才培養等方面入手,推動產業單位提質增效。近年來,中國五礦內部越來越多的產業單位通過期貨市場對大宗商品進行風險管理,今年上半年開展期貨期權交易涉及品種21個,場外衍生品業務涵蓋了14個責任礦種。服務中小微企業方面,通過風險管理子公司著重打造期現一體化服務模式,運用基差貿易、場外期權、遠期定價等工具,推動產業鏈培育和產業能級提升,助力企業解決經營中面臨的價格風險管理難題,累計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場外衍生品服務、現貨采購和銷售規模約700億元。資管業務向主動管理特色化轉型見成效,截至今年9月,高中低不同波動率特點的產品線表現亮眼,多只產品收益率位居同類型產品前列,主動管理能力大大提升,五礦期貨資管品牌的影響力逐漸增強。五礦期貨通過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質量,發揮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等功能,提高了市場效率,有效助力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深化戰略轉型,構建高質量新格局
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和主線,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展望后期,五礦期貨將進一步堅持“黨建引領、服務產業、合規經營、持續創新”的發展目標,緊密圍繞《意見》和中期協關于“期貨行業提升產業客戶參與度,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倡議,聚焦制造強國、貿易強國、綠色低碳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產業客戶投資者提升行動計劃,發揮專業優勢,在產融結合、基差貿易、場外衍生品等領域形成特色化競爭力,為實體企業提供更為優質的衍生品綜合服務。
一是以黨建為帆,掌穩公司轉型發展之“舵”。堅持突出政治引領,全面做好《意見》解讀培訓學習,廣泛凝聚共識,抓實干部隊伍建設,提升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營造良好的環境,全面保障《意見》的落實落地。
二是以合規風控為錨,穩定期貨市場之“船”。加強內部控制,通過對關鍵業務流程的控制、關鍵崗位的分離、內部授權制度等,加強內部治理,對子公司經營活動實現監管全覆蓋。嚴格人員管控,以專業能力和道德水準為基礎,實施更為嚴格的人員準入標準;以信息化手段,強化對人員合規執業行為的監控;建立健全人員考核和激勵機制,強化對從業人員的監督和問責制度。加強合規風控專業水平,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持續教育和培訓,提升其對市場規則的理解和風險防范意識,提升監管專業性。加強投資者管理,從投資者的準入、審核、交易行為監控到退出的全流程管理,建立和完善投資者信用評價體系、投資者信息數據庫。同時,加強與監管部門的信息共享,形成監管合力,共同維護期貨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三是以期貨為筆,繪實體產業新藍圖。圍繞國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部署,從產業客戶資源、物流、貿易、金融等各層面深入了解產業客戶經營痛點難點,以“疏堵點、能落地”建立健全期貨服務實體機制,加大產品創新力度,針對不同產業的個性化需求,在做好常規化風險管理服務的基礎上,開發設計多樣化、個性化服務,如月差期權、場外基差掉期、結構化風險管理工具等,滿足產業客戶風險管理需求。提升投研服務水平,從實戰效果構建從宏觀到產業的自上而下的投研分析和交易實戰框架,提升從宏觀自上而下研究期貨的能力。通過歷史復盤、大宗商品預判研判、量化工具等方式,做好商品趨勢性監測及前瞻性研判,為產業單位做好價格波動風險提示,提升產業單位的風險管理主動性。增強一流期貨資管投研能力,進一步強化對宏觀分析的理解運用、對產業發展的前瞻判斷、對大宗商品供需平衡基本面的深入研究、對期貨和衍生品定價原理的精進掌握以及對金融市場價量行為的深刻解讀,努力實現期貨資管業務聚焦自身優勢的主動管理高質量發展。不斷優化完善做市策略,鞏固拓展公司做市業務先發優勢,創新研發期權做市系統,穩步擴大做市品種規模。加大國際市場開發培育力度,吸引更多境外產業企業參與境內期貨交易,同時有效發揮“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金融中介作用,助力產業單位合理運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升“中國價格”的國際影響力。加強數字賦能風險管理、投資者服務能力,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搭建智能風控平臺,實現對市場風險的實時監測與預警,優化公司風險決策流程;打造一站式風險管理平臺,集成期現管理、產業鏈數據、業務辦理及投研服務,助力客戶高效識別、評估風險,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業客戶決策效率與經營穩定性;繼續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為產業客戶投資者提供毫秒級響應、穩定、安全的交易通道和使用體驗。積極踐行央企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深入探索“保險+期貨+N”創新模式,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四是以高質量人才隊伍為基,筑期貨行業發展高樓。立足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使命,統籌推進關鍵管理崗位人才、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業務等多元化業務人才梯隊建設,充分依托中國五礦的現貨產業人才優勢,打通產業單位與金融單位人才交流壁壘,加強產業單位與期貨的人才交換交流培養,重點打造一批既懂期貨又懂現貨、既懂金融又懂商品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有效實現“以融促產、以融助產、以產興融”的良性循環。
五是講好期貨故事,展現期貨服務產業正面形象。及時梳理總結服務產業客戶的典型案例,宣傳推廣成功模式,通過各大專業媒體平臺大力宣傳公司服務產業、服務鄉村振興的案例,為行業提供借鑒和參考,展現期貨行業服務實體、服務國家戰略的正面形象;進一步打造有色、黑色、新能源等系列產業品牌活動,促進國內外期貨市場的交流與合作,提高產業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及技能。
藍圖已繪就,奮斗正當時。五礦期貨將更加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深入貫徹《意見》關于加強期貨市場監管各項工作部署,堅定不移走好產業金融轉型發展之路,為推動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助力金融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