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試點以來,其市場化、商業化發展持續受到關注。
7月21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決定》指出,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和應用。
經過數年的試點發展,數字人民幣目前不僅在零售端和基礎支付能力上形成了可復制的模式,加載智能合約的數字人民幣在場景和應用創新上也進行了長足探索與創新。
解決預付資金管理痛點
簡單來說,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通過將合同條款轉化為計算機代碼,實現了合同的數字化和自動化執行。這種理念的核心是利用技術手段降低履約風險。
預付費消費是智能合約解決的一個最典型痛點場景。在預付費消費等預付資金管理領域,智能合約可以有效防范資金挪用,實現穿透式管理,兼顧現有商業模式,保障各方利益。
近年來,預付資金領域亂象不斷。一些服務行業紛紛推出“預付費式”消費方式,以“會員卡”為由推出各種美容卡、健身卡、洗衣卡、洗車卡等預付消費卡。但在消費者購買了這類“會員卡”后,卻面臨退卡、退費難,甚至發卡機構卷款跑路等現象,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并難以維權。
破解預付式經營的監管難題,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預付資金監管提供了一種可能。
在數字人民幣的頂層設計中,通過加載不影響貨幣功能的智能合約,實現數字人民幣的可編程性,使數字人民幣在確保安全與合規的前提下,可根據交易各方商定的條件、規則進行自動支付交易。
2022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稱“數研所”)發布并在數字人民幣App正式上線“元管家”——基于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進行預付消費資金管理服務。用戶在發卡商戶購買預付消費服務,預付資金以數字人民幣的形式由運營機構管理,在實際完成消費后劃轉給商戶。
簡單來說,比如,消費者預付了10000元健身卡,實際僅消費500元。一旦商家出現跑路等問題,剩余的9500元依然在數字人民幣的賬戶上進行監管,可以很好地解決消費者退款難、追償難等預付式消費痛點問題。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數字人民幣部副總經理朱峰表示,智能合約預付消費服務的推出,不僅是數字金融領域探索與實踐的重要成果,更是積極響應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推動消費市場健康發展的有力證明。
各地參與數幣智能合約應用探索
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不僅實現了條件支付、擔保支付等較為復雜的支付功能,降低經濟活動的履約成本,優化營商環境,也對促進社會治理與政府數智化建設,推動商業環境規范化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有積極意義。
各試點地區積極響應,紛紛參與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應用的探索與實踐。
目前,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已在紅包/消費券發放、專項資金發放、房屋租賃、預付費等場景發揮作用。
如在信貸領域,利用智能合約實現對貸款資金流向的精準控制,確保資金嚴格按照約定用途使用,防范信貸風險。
在財政補貼領域,通過智能合約嚴格監管補貼資金,確保資金在政策規定范圍內使用,防止資金的挪用和濫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在資金歸集、智能分賬等資金結算領域,智能合約能解決支付交易處理的合規問題,提高資金處理的準確性與自動化水平,降低人工處理差錯和風險。
在消費紅包、智能繳費等營銷與零售領域,智能合約能夠降低實施成本,保障用戶權益,提升客戶體驗。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