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銀行板塊逆勢走強,截止發稿,齊魯銀行漲超5%,渝農商行、青農商行、張家港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等跟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均創歷史新高,交通銀行、北京銀行等創年內新高。
從板塊看,今年銀行板塊的表現更是一騎絕塵。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指數漲超17%,漲幅居31個申萬一級行業之首。有公募認為,銀行股本輪行情的核心投資邏輯主要是紅利價值的重估。作為配置型資產,銀行股向下安全邊際由股息率支撐,同時兼具順周期屬性,如果經濟企穩,向上同樣存在估值彈性。另外地產企穩、經濟回暖、凈息差企穩等邏輯都可能加速估值修復。
資金面看,“國家隊”是增持銀行股的重要資金來源。去年10月,中央匯金公司宣布在6個月內在二級市場增持工行、農行、中行和建行股份。今年4月,四大行紛紛發布增持進展,截至4月10日,中央匯金分別累計增持2.87億股、4.01億股、3.3億股、7145萬股股份,按照日均收盤價測算,匯金公司累計增持金額約49億元。
華夏基金策略團隊分析稱,銀行板塊當前之所以逆市持續走強,源于三方面原因:1.紅利資產前期已有所調整,賽道擁擠度得到改善。2.滬深300指數被大資金托舉。在市場低迷之際,滬深300、上證50等指數作為大盤藍籌寬基,頻頻被大資金托舉3.地產板塊風險預期改善。
(來源: 證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