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工作人員在河北鷹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調研企業最新研發成果。楊興/攝
截至2024年6月末,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已為全省2400余家科技型企業提供授信超800億元,有力支持了科技型企業發展,這背后離不開該行的科技金融3個“+”。
雪中送炭+長情陪伴
該行積極貫徹落實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加快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關于支持引導唐山、石家莊、保定等重點城市聚焦石墨烯、碳纖維等新材料在鋰離子電池、增材制造等領域的應用示范,推動新一代材料與終端產品同步研發、生產、驗證和應用等有關要求,為新興產業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
位于河北保定高新區的河北同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單晶襯底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先后承擔863計劃、電子信息改造工程等3項國家級和10余項省級項目。近年來,隨著碳化硅襯底的需求大增,該企業訂單倍增,資金壓力也越來越大。中行保定分行了解到企業資金需求后,為企業量身定制“一攬子”服務方案,通過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等,累計為企業批復8.6億元授信總量,支持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擴大生產規模、采購海外設備,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支持企業發展壯大。
在唐山,一個成立不超過5年的機器人企業——河北鷹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機器視覺產品與智能裝備研發行業的新星。據悉,該公司是以研發智能機器人三維視覺系統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品精準服務于鋼鐵企業,可對型材表面的缺陷進行全自動、非接觸式檢測,精確度較人工檢測而言大幅提高,可有效為企業降本增效。
“還記得2021年,我們與還在初創期的河北鷹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次接觸,企業先進的發展理念、研發技術、經營思路,讓我們眼前一亮,回去便迅速為企業發放了首筆線上信用貸款。”中行唐山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21年到2024年,中行唐山分行始終陪伴鷹眼智能公司發展壯大,通過線上、線下,信用、抵押等多種方式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截至目前,累計為該公司授信突破5000萬元。
全面評估+量身定制
科創企業從技術研發到產品投入市場,涉及的關鍵技術點多,原始資金需求量大且周期長,導致企業在把技術成果轉為產業鏈條的基礎上困難重重。針對此類情況,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為企業提供差異化授信服務,量身定制符合科技型企業的“專精特新貸”“科創貸”等金融產品,并全新打造“創新積分貸”信貸模型,不斷提升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質效。
雄安妙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首批入駐雄安中關村科技園的企業,是一家以自主研發、生產、銷售基因檢測體外診斷試劑盒為主的初創企業,公司的研發實力及產品質量正逐步得到市場認可。但由于輕資產運營的經營特點,傳統銀行授信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針對該公司特點,中行河北雄安分行對企業進行全面評估,不以抵押物、財務指標作為單一評價因素,重點考察企業研發能力、技術優勢、專利質量、團隊背景等,為該公司提供了150萬元授信額度,助力科創企業加快擴產增能,更好融入雄安新區這座“未來之城”“智慧之城”。
“我們持續深化與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及入駐企業的合作,截至目前,已協助44家企業開立銀行賬戶,向園區企業投放貸款1200萬元。”中行河北雄安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
位于曹妃甸的某新材料科技公司,是一家從事新材料技術推廣服務、設備研發應用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該企業研發實力雄厚,擁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14項。今年,企業負責人想要進一步擴大經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中行曹妃甸自貿區分行舉辦的專精特新政銀企座談會。在了解到企業的用款需求后,該行客戶經理立即到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和走訪,僅用12個工作日就為企業發放了800萬元“專精特新貸”。
據統計,自今年以來,中行曹妃甸自貿區分行依托科技型企業專項貸款產品,已為區內專精特新新、高新技術、科技型中小等企業提供超1.2億元授信支持,有效助力區內企業發展。
“無形知產”+“落地生金”
知識產權是企業技術、競爭力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很多科創型企業最值錢的“家當”。近年來,中行河北省分行聚焦企業知識產權,推動“無形知產”變“有形資產”,促進企業智力成果“落地生金”。
河北天宇高科冶金鑄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專業化冶金冷卻設備制造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擁有12項國家級專利技術,先后為世界300余座高爐、200余座轉爐提供冷卻設備,與多家國際知名冶金設備公司和國內鋼鐵設計院建立業務合作關系。隨著研發投入加大,企業流動資金緊張,但抵押物的缺乏讓企業陷入了融資困境。了解情況后,中行滄州分行主動對接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為企業宣講專利權質押貸款貼息補助政策,推介“惠如愿·知惠貸”信貸產品,最終為企業投放專利權質押貸款1000萬元。
“沒想到專利證書還能申請貸款,不僅盤活了公司手上的無形資產,還解了我們流動資金緊張的燃眉之急,感謝中行!”該公司財務副總經理郭玲激動地說道。
據介紹,未來,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將繼續執金融之筆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持續創新多元化金融產品體系,全周期服務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持續注入金融動能。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