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銀行選擇在今年揮別新三板,成為繼去年以來第四家"出走"的銀行。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摘牌"行列,堅守新三板的銀行數量已不足5家。這一現象引起業內人士高度關注,紛紛探討其中緣由。
農信改革是推手
近年來,多家地方銀行相繼從新三板摘牌,其中不乏瓊中農信、喀什銀行、客家銀行等頗具代表性的案例。業內人士指出,銀行頻繁出現摘牌行為,與當地農信改革推進密切相關。改革為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提供了重新審視自身定位、調整發展方向的契機。在此背景下,維系新三板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大大降低,加之改革帶來的不確定性,促使越來越多銀行選擇主動摘牌。預計未來仍會有更多銀行跟進這一趨勢。
明晰定位助轉型
對于眾多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而言,登陸新三板曾被視為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伴隨著市場環境和自身需求的變化,部分銀行逐漸意識到新三板平臺的局限性。一方面,新三板市場活躍度和融資功能有待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銀行業務重心的轉移使其對資本市場的依賴性下降。在此情況下,通過摘牌重新明確市場定位和經營重點,有助于銀行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做出更有針對性的戰略選擇,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來源: 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