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蘇杭)“這么快!幾家銀行的錢我一次就能取出來了,太方便了!”近日,王先生來到海寧市公證處,通過遺產歸集,一次性領取到其父親分別在幾家銀行遺留的存款,既感驚訝也大為安心,免去了他一趟趟跑各家銀行的麻煩。這背后,是工行海寧支行與海寧市公證處共同推進的“遺產繼承一件事”數字化應用落地。
遺產查詢和遺產領取一直是老百姓最頭疼的事情,有時家中親人過世,繼承人在不清楚逝者存款的情況下,需要開具證明一家家跑銀行,在傷心悲痛之余更是費時勞神。工行海寧支行作為海寧市公證處最主要的合作銀行,與海寧市公證處合作,全力推進“遺產繼承一件事”數字化運用。經過反復疏通流程、明確權責、優化操作,打通了衛健委、公安、人社、醫保、民政、法院、殘聯、銀保監等14個部門,與29家銀行、10家證券交易所、31家保險公司及其他5家涉財部門對接,通過浙里辦“浙里逝安”應用,實現系統縱向貫通和業務橫向協同。
支行工作人員提示,繼承人可以通過“浙里辦”或村社區街道發起遺產繼承自主申辦,也可由鎮村幫辦或者上門協助辦理,遺產繼承申請作為民事授權委托海寧市公證處代辦,海寧市公證處接到業務受理請求后,向75家涉財單位發起財產查詢申請,涉財單位按期反饋查詢結果,公證處將遺產情況交由繼承人財產處置,再由公證處和公民遺產服務中心出具公證書和繼承權證書后反饋涉財部門歸集處置,將被繼承人在金融機構的遺產提存到公證處的遺產提存賬戶,并根據繼承人要求可直接支付到繼承人的銀行賬戶內。
根據不完全統計,遺產繼承一件事改革上線后,由原先的無遺產繼承事務辦理機構變化為公民遺產服務中心一地集成辦理;由改革前的家屬繼承遺產平均要跑75次變化為家屬只需要跑一次;由改革前的不動產繼承80元/M2變化為不動產繼承政府買單;由改革前的銀行存款全部需公證變化為5萬元以下銀行存款無需公證,大大方便了群眾。
目前“遺產繼承一件事”數字化應用已在海寧區域內全面開展,成功化解了遺產查詢和歸集的兩大難題,實現了三項重大突破:一是成立全國首家公民遺產服務中心,填補了法定機構空白;二是全國獨創以公證為手段撬動遺產信息歸集,填補了法律程序空白;三是全省率先重塑遺產繼承程序制度,填補了地方政策空白。
作為國有大行基層行,工行海寧支行始終堅持金融服務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利用工行強大的平臺優勢,著力解決公眾金融需求痛點難點問題,“遺產繼承一件事”數字化應用的落地也是該行數字金融服務的一大突破。接下來該行將繼續堅持“客戶為尊”的服務理念,積極發揮大行優勢,作好金融服務“五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