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到,鲅魚跳,丈人笑。”這是青島人耳熟能詳的諺語。
谷雨過后,成群的中華馬鮫和藍點馬鮫北上洄游,在山東半島沿海為繁育后代積蓄能量,形成獨具青島本地特色的“當流鲅魚”。為了在休漁期來臨前,爭得這第一口“鮮”,漁民們開啟連軸轉模式。
漁民們捕撈,市場上銷售,到餐廳制作,再到消費者的餐桌。一條魚串起一條產業鏈帶動一方產業。從海洋到餐桌,在這一過程當中有一條無形的紐帶,推動著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讓大海的饋贈得以完美呈現到百姓面前,那就是金融的力量。
耕耘海洋 只為那一口“鮮”
4月22日下午,葛寶玉的兩條漁船從膠州灣畔、唐島灣西側的積米崖港區出發,迎著海風,駛向廣闊的海洋。當次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刺破海面的薄霧,漁船上的工人將拖網收起,黑頭魚、八帶、螃蟹、蝦虎等小海鮮連同鲅魚一起收到船艙,趁著新鮮,返回碼頭。天還蒙蒙亮,魚販早已等候在碼頭準備收貨。交完貨,葛寶玉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今天算是豐收,能每天保持這個產量就好了。”
今年是葛寶玉進入捕撈業的第十個年頭。作為“船老大”,葛寶玉肩負著養活船上十幾個船員的重任,但漁船捕撈,靠天吃飯,不僅要應對瞬息萬變的海洋環境,還要面對漁業政策的不確定性和市場的風云變幻。“燃油和人工成本太高了。平時有捕撈有收入,還好一些。休漁期期間,人工費要正常支付,船也要正常維護,只出不進,我需要穩定的現金流。”葛寶玉說。2018年,經朋友介紹,葛寶玉接觸到了郵儲銀行的漁船抵押貸,可以用船舶作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幫助他擺脫缺少抵押物,急需融資支持的困境。“我們個體戶申請貸款太難了,幸虧有郵儲銀行這個產品,不僅額度高、利率優惠,辦理的手續還簡便,放款迅速,真是解決了困擾我的一件大事。”
郵儲銀行青島分行的貸款為葛寶玉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他的心里像是有了定海神針,“我不必再擔憂資金鏈隨時斷裂的問題,可以和船員們更加安心地投入到捕撈作業中,為市民獻上更多‘鮮’味了。”
堅守“海之味” 是情懷是責任
靠海吃海,青島本地菜系既有魯味的傳承,又流動著“鮮”的基因。無論是家庭聚餐、朋友聚會還是商務宴請,海鮮都是餐桌上當之無愧的“C”位。
俚島海鮮酒店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靈山灣旅游度假區核心區——城市陽臺內,憑借獨特的菜品,酒店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平時都是老客戶光顧,也有老客戶介紹的新客戶。旅游旺季的時候,需要提前訂桌。”酒店老板徐本峰介紹。
商業環境總是充滿許多挑戰。2020年開始,受經濟波動、市場競爭加劇、消費者需求變化等因素影響,俚島海鮮酒店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為了不辜負食客和員工的信任,我用積蓄努力維持著。”徐本峰回憶起當時的情況無奈地說。2022年,徐本峰的資金鏈出現問題,急需支持。“當時郵儲銀行青島開發區支行開展走訪活動,了解到我這個情況,說我可以申請貸款。”徐本峰說。經過綜合了解,郵儲銀行青島開發區支行為徐本峰“定制”貸款方案并開啟申貸綠色通道,幾天時間走完申貸流程。
徐本峰看著郵儲銀行青島開發區支行為自己授信的500多萬元額度,心中信任與感動交織。在該行的幫扶下,俚島海鮮酒店不僅戰勝風浪,還開了分店。
金融賦能開拓新“藍”圖
從漁民捕撈到海鮮酒店經營發展,在海洋經濟這龐大復雜的體系背后,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青島作為我國重要的海洋城市,海洋經濟一直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作為與青島共榮共生的金融“國家隊”,郵儲銀行青島分行將“藍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底色,縱深推進開拓“藍色疆土”,截至5月31日,郵儲銀行青島分行海洋經濟貸款余額2.98億元。通過梳理涉海企業“白名單”,引導轄內各機構做好涉海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對海運企業、貨物代理企業、海洋工程建筑類行業信貸支持力度,助力青島寫好“經略海洋”的大文章。
來源: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