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保險詐騙問題日益嚴重。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關于保險行業積極開展反保險欺詐工作的倡議書》提出,保險詐騙行為必須予以嚴厲打擊,絕不姑息。此前,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也會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稽查局聯合召開保險詐騙犯罪專項打擊動員部署會,會議決定自2024年4月底至11月底,開展為期7個月的保險詐騙犯罪專項打擊。
保險詐騙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保險從業人員或者第三方通過虛假或隱瞞信息等手段,騙取保險金的行為。這些行為不僅增加了保險公司的理賠成本,還導致保險費率的上升,最終轉嫁到所有保險消費者身上,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從長遠看,保險詐騙行為破壞了市場秩序,影響了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更破壞了社會的誠信基礎。因此,防范保險詐騙,為保險消費者織密“防護網”,保護其合法權益,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保險詐騙往往涉及多個領域和多個環節,單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難以有效遏制。為此,需要政府、保險公司、消費者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有效防范保險詐騙,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需要加強法治建設與監管力度。一方面,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界定保險詐騙行為的性質和處罰措施。通過加強法律的震懾力,提高違法成本,讓不法分子不敢輕易實施詐騙行為。另一方面,要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健全保險行業的監管機制,及時發現和查處保險詐騙行為。
保險公司是防范保險詐騙的第一道防線。為防范保險詐騙,近年來,保險業也在積極推動提升保險公司的風控能力,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完善的風控體系。接下來,仍需圍繞兩方面繼續發力:一方面,繼續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法律意識,增強識別和應對保險詐騙的能力;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轉型,引入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風險監控和預警能力,堵住潛在的詐騙風險漏洞。
保險消費者風險意識也需要進一步強化。保險公司和相關機構應積極開展宣傳活動,通過多種渠道向消費者傳遞防范保險詐騙的信息,幫助他們了解常見的詐騙手段和應對措施。通過加強消費者教育,普及保險知識,提高消費者的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減少保險詐騙的發生。此外,保險消費者自身也應主動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購買保險產品時,要詳細了解保險條款,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受到損失。
下一步,防范保險詐騙仍需要各方繼續共同努力、緊密合作,及時共享詐騙信息和風險預警信息,有效遏制保險詐騙行為,營造一個誠信、公正、健康的保險市場環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護好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保險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