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啟動“普惠金融推進月”活動,意在多方補位、協力擴大普惠金融服務面。活動開展以來,消費金融機構迅速行動部署,多舉措深入做好普惠金融這篇大文章。
對消費金融行業而言,服務客群比較下沉,且多數客戶是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覆蓋的長尾客群,這與普惠金融滿足不同群體金融需求的目標有所重疊。因此,消費金融機構做好普惠金融這篇大文章意義重大,既可以推動金融資源賦能城鎮低收入人群、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又能促進信貸資金合理配置和提升金融服務滿意度。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國普惠金融發展進入新時代。為更好滿足不同群體多元化普惠金融需求,多家消費金融機構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方式,深化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
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兼會長許澤瑋表示,數字化場景建設是消費金融機構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手段。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金融機構與新興科技企業的競爭日益激烈。消費金融機構通過加快數字化場景建設,可以提升自身在技術創新、服務模式等方面的競爭力,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的挑戰。隨著大模型等技術的加速發展,數字場景在消費金融行業的應用價值將更加凸顯,為消費金融機構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消費金融機構如何才能走得更遠?招聯金融在創立之初便清晰地認知到,消費金融下半場比拼的是科技觸達能力和風控能力,并為此集中精力與資源,創新打造了IT驅動、產品創新、智慧服務、互聯網風控、數字化運營、智能化催收六大核心能力,歷經迭代優化,實現全流程數字化賦能,推動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據悉,招聯金融已全面覆蓋購物、旅游、教育、裝修等眾多消費場景,截至2023年年底,招聯金融注冊用戶超2億人,累計發放貸款超2萬億元。
興業消費金融公司在業內出臺“十四五”信息科技規劃,深化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手段,優化服務模式,實現更高效率,觸達更多客戶,擴大消費金融服務廣度。中信消費金融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分布式微服務架構核心信貸系統,不僅提升了業務處理效率,更確保了服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用戶提供不間斷金融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技術也在加快推動金融資源向縣域下沉,為鄉村振興帶來普惠金融力量。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更準確地評估借款人的信用風險,降低不良貸款率,保證業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借助數字化手段,消費金融機構可以有效補齊普惠金融短板,提升下沉市場消費金融服務質效水平,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消費金融機構應將數據思維貫穿業務運營全鏈條,強化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加強操作風險及外包風險管理,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