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三線城市可以靠什么“逆天改命”?
淄博、哈爾濱、天水等地給出了一種答案:憑借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活場景在網絡出圈,成為文旅市場的“頂流”。另一批城市則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升級路徑,它們或許沒有成為人們追逐的潮流,但有著豐厚的底蘊。
寶雞正是這樣一座城市。
這里是周文化的發祥地——三千年前,古公亶父在寶雞周原開創“赫赫宗周”,這里迅速成為早期中國、甚至東亞地區的文明中心之一。
這里有迄今為止 “中國”一詞的最早文字記載——現存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青銅器何尊,其內底122個字的銘文中有“宅茲中國”四個字。
這里更是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史——它曾作為抗日戰爭的大后方,又是新中國工業經濟布局中的西部工業重鎮,與時代的脈搏始終同步跳動。
6月,在北方的連綿高溫中,記者走進寶雞,感受到了和天氣一樣火熱的氣氛。這片土地正積蓄力量,走出一條硬核出圈之路。
底氣
初到寶雞,當地人一定會推薦去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看一看。
塬,是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形成的高地。抗日戰爭時期,從武漢西遷到寶雞的申新紗廠正是看中了長樂塬的地理優勢,于1939年在這里建造窯洞式地下車間,以抵御日機空襲。
走進窯洞的狹窄入口,會立即被眼前的地下世界所震撼——黃土覆蓋、平平無奇的外表下,分布著如蟻穴般錯綜復雜的車間工場。24孔窯洞內,保留著部分當時的紡紗機器,給人以沉甸甸的歷史厚重感。
“當年這里可比寶雞縣城還熱鬧。”申新紗廠子弟馮驅回憶。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為了防止大批民族工業落入日寇手中,包括申新紗廠在內的15家企業遷入寶雞。一時間,各種工廠在此云集,人口也迅速增加。
1941年,作家茅盾路過寶雞時,曾記錄下當時的景象:寶雞的田野上,聳立了新式工廠的煙囪;寶雞城外,新的市區迅速地發展,追求利潤的商人、投機家,充滿在這新市區的旅館和酒樓……
幾臺粗紗機、一臺細紗機、從舊汽車上拆下來的引擎……物資奇缺的年代,工廠就這樣建起來了。轟隆隆的機器聲中,大批棉紗被輸送到后方各地。
“這段歷史是中國工業發展的縮影,也為寶雞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馮驅說,申新廠雖然遭受多次狂轟濫炸,卻沒有被摧毀,在抗戰時期為軍需民用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發展從這里起步,卻不止于此。一大批國有企業,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和“三線”建設期間走進寶雞、落戶寶雞。一大批工業設備、技術工人和管理人才,也因此如潮水般涌入,為寶雞工業發展注入活力。
位于寶雞市馬營鎮溫泉村的902廠,是寶鈦集團的前身。老式建筑廠房內,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巨大的機器持續轟鳴。“每天有近10噸的鈦板從這里生產運出。”寶鈦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何書林介紹。
建廠至今,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潛艇的勝利下水、“嫦娥”工程、C919等重點項目工程都有寶鈦人作出的重要貢獻。2023年,寶鈦集團鈦產品產量為3.49萬噸,達到世界第一。
何書林表示:“當年來到寶雞支援‘三線’建設的專家克服了種種困難,我們要把這種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的精神傳承下去,目標是綜合實力達到世界第一!”
“我們現在講大國工業,并不意味著早期我們有多么先進的設備,重要的是通過曾經走過的艱難道路所傳承下來的一種精神,這也是我們能把工業發展好的重要底氣。”年逾七旬的馮驅說到此處,語氣堅定有力。
通道
攤開地圖,寶雞以北,是蒼茫的黃土高原;往西向南,是綿延的秦嶺山脈。三面環山的寶雞,本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
抵達寶雞后,卻發現與想象不同:城市山環水繞,道路綠樹掩映,豐沛的水源讓這里多了幾分南國的秀美。
原來,地處陜、甘、寧、川四省區接合部的寶雞,讓其兼具了南北城市的特質。也正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里自古就是連接中原與西北、西南的交通要塞。
到了近代,隨著鐵路陸續修建,寶雞更是成為我國西部東聯西進、北上南下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因鐵路而快速崛起。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鐵路沿線職工最渴望的就是鐵路供應車,它就像一個流動超市,從日用百貨到清油米面、從副食糕點到煤油煤球應有盡有。”寶雞歷史文化研究專家于世宏說,供應車到站時,火車站就像趕集過節一樣熱鬧。
得益于交通便捷,寶雞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西部物資集散地,并圍繞交通建設了一大批門類眾多的工業企業。
寶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寶成、寶中鐵路的開通及“三線”建設助力了寶雞工業的第二次騰飛,寶雞鏟車、中鐵寶橋、長嶺機器、陜西汽車廠等20余家企業紛紛落戶寶雞。
“這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中鐵寶橋集團轍叉分公司總經理付濤表示,該企業前身為鐵道部寶雞橋梁工廠,當年僅有800多名職工。如今,中鐵寶橋已有13家子分公司、職工近4000人,主營產品鋼橋梁鋼結構、鐵路道岔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均位居第一。
不過,近年來,這座因交通而興的城市也面臨著尷尬局面。隨著軌道交通越來越密集,西康線、陽安線、襄渝線、蘭渝鐵路和西成高鐵通車,寶雞交通樞紐地位有所動搖。一位當地干部感慨:“過去,我們會特意跑到寶雞火車站,因為那里總是有很多外地人,很熱鬧。近幾年,反而覺得外地人少了!”
重塑樞紐地位,寶雞謀劃已久。
眼下,寶雞機場即將開工,計劃于2025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寶雞人期待著,將航空物流短板補齊、建成“公鐵空”一體對外開放物流大通道的寶雞,將搭乘向西開放的國家戰略再次“起飛”。
新生
近兩年,淄博、哈爾濱等通過文旅消費新業態火爆出圈,讓人們重新開始思考老工業城市轉型的出路。
面對這道考題,寶雞怎么答?
走進寶雞機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雞機床”)的中高檔數控機床研發生產基地,寬敞明亮的現代化廠房里,上百臺高端數控機床整齊排列,智能機械臂一刻不停地“忙碌”,自動將零部件搬運到加工位。
“機床作為工業母機,它的制造精度、加工效率和柔性程度,代表著我們國家的制造水平。”寶雞機床總經理助理趙創斌說,為提高產品的復合加工能力,提升工件加工效率和精度,寶雞機床不僅加快提升自動化生產線制造水平,組織技術團隊突破多項“卡脖子”技術難題,還培養大批技術技能人才,“我們的全國勞模、高級技師田浩榮師傅能將國產五軸機床重復定位精度做到0.001mm,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1/70!”
寶雞機床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工作。記者 俞碧寅 攝
記者走訪中發現,從新中國建設時期走過來的一批寶雞企業,有一些共同特質:不僅想方設法地求創新、解難題,還延續著“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的血脈——國家需要什么,就研發和制造什么。
在竭盡全力“裝備中國”的同時,寶雞制造業也在積極走向世界。
去年,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寶石機械”)成功中標阿布扎比國家鉆井公司10套混合動力沙漠快速移運鉆機項目,雙方先后簽訂了總額80多億元、共計49套鉆機的合同,成為中國石油裝備最大的出口項目。
對寶石機械的員工而言,去中東地區出差,如今已不是一件稀奇事。“在世界石油儲量最豐富的中東地區,業內已經將寶石機械確定為首選供應商。”寶石機械市場營銷部經理侯玉平說,公司生產的鉆機占中東地區主產油區新增鉆機的35%以上。
新一代寶雞人,開辟出了一條從自發生長到向外進取的富有生命力的路徑:一邊因地制宜,從相對優勢出發,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主動融入現代產業體系;另一邊,加快布局新興產業,積極走出去,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去年,全國首家市級視覺超算中心落地寶雞。眼下,寶雞正大力培育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設備、機器人及零部件等五大新興產業,推進航天液體動力產業園、新能源裝備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積極創建“科創中國”試點城市。
前不久,寶雞的鄰居天水靠麻辣燙走紅,寶雞人也緊跟著發出“寶雞搟面皮和辣子火鍋申請出戰”登上熱搜。這座傳統老牌工業城市,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源源不斷的活力,歡迎人們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