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紅棗、玻璃期權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正式掛牌交易,來自產業企業、期貨經營機構等代表共同參加了上市儀式。
紅棗是我國特色農產品,深受廣大人民喜愛,玻璃廣泛應用于建筑、汽車等行業。我國紅棗、玻璃品種現貨規模大,多年來產銷量均位居世界首位;相關產業鏈主體豐富,整體避險需求較大。
據了解,為幫助實體企業穩健發展,鄭商所分別于2019年、2012年上市了紅棗期貨和玻璃期貨。上市以來,紅棗、玻璃期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客戶參與持續深入,服務實體經濟作用逐步顯現。紅棗、玻璃期貨價格逐步成為現貨貿易的重要參考,產業企業積極運用基差點價、合作套保等模式管理生產經營風險。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在儀式上表示,上市紅棗期權,能夠為紅棗“保險+期貨”試點提供場內期權對沖工具,降低風險對沖成本,在保障果農收益的前提下減少保費支出,提升試點整體效益,更好服務鄉村振興。上市玻璃期權,也有助于進一步豐富玻璃行業風險管理工具箱,提升行業風險管理水平,更好服務建材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新疆阿拉爾聚天紅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王中認為,紅棗期權的上市,將是紅棗產業期現聯動、產融結合發展的一個新的起點。“作為更加專業化、精細化的風險管理工具,紅棗期權能夠與已經上市的紅棗期貨形成優勢互補,為產業鏈企業帶來更為豐富、靈活的風險管理手段和策略,更好滿足紅棗產業鏈企業多元化、個性化、精細化的風險管理需求。”在王中看來,紅棗期權的上市,是紅棗產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廣大產業鏈企業的殷切期盼。在紅棗期貨期權市場的賦能下,將會呈現出一個更有韌性、更具活力、更加強大的紅棗產業。
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龐溥軍也表示,期貨市場為產業提供了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目前,越來越多的玻璃企業運用期貨工具管理價格風險、穩定生產經營,利用期貨交割拓寬銷售渠道,豐富原材料采購來源。尤其是作為玻璃期貨基準交割地、玻璃現貨主產銷區的河北沙河,期現氛圍較為濃厚,合作套保、基差交易等期現業務“多點開花”,有效管理價格風險,助力了玻璃產業鏈上下游穩健生產經營,也發揮了期貨市場資源配置,促進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展。“上市玻璃期權,可與現有玻璃期貨和純堿期貨、期權形成合力,提供更加豐富、精細、靈活的風險管理工具。”他說。
據了解,紅棗、玻璃期權掛牌上市后,鄭商所期權品種達到18個,實現已上市活躍期貨品種的期權全覆蓋,品種工具體系不斷完善,期貨期權聯動效應加快形成。作為“價格保險”工具,紅棗、玻璃期權上市后,能夠與相關期貨品種優勢互補,有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期貨價格,更好滿足實體企業個性化、多樣性的風險管理需求。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鄭商所將在中國證監會領導下,突出“嚴監嚴管”“強本強基”,扎實做好一線監管和市場培育工作,確保紅棗、玻璃期權穩健運行。
(來源: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