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以來,國內甲醇現貨基差先強后弱。4月,西北區域和山東地區現貨基差率先走強,但從5月開始走弱。隨后,沿海港口的基差價格走強,但進入6月后也明顯回落。據了解,5月底以來,江蘇太倉甲醇現貨基差快速修復。據金聯創數據統計,截至6月11日收盤,太倉現貨基差較5月31日走低75—80點,較5月中旬太倉現貨基差下降185—190點。同時,月間差也同步整體收窄,現貨大幅升水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差強弱是對港口庫存或流通貨量情況最直觀的反映。港口庫存偏低或流通量趨緊情況下,基差往往表現偏強;反之,基差則表現偏弱。
“從前期甲醇現貨基差走強來看,4月甲醇去庫存是以內地為主,港口存在累庫現象;5月去庫存是以港口為主。”中銀期貨分析師谷霄表示,5月國內甲醇開工率顯著下行,是驅動甲醇庫存去化的核心因素。但是,隨著國內甲醇開工率回升,以及甲醇制烯烴開工率大幅下行,對甲醇市場預期由去庫存轉為累庫,進而驅動近期甲醇現貨基差下行。
從港口市場來看,隨著甲醇制烯烴負反饋落地,6月沿海甲醇可流通貨源大增。金聯創資訊甲醇分析師張曉燕表示:“一方面,6月初以來,浙江乍浦烯烴企業部分進口船只陸續轉港至江蘇太倉陽鴻庫外。端午節前,浙江乍浦地區也有部分現貨直接流入市場。另一方面,近期江蘇太倉主力罐區庫存也有所提升。截至6月11日,江蘇太倉甲醇庫存在13萬噸左右,較5月底增加約6萬噸。同時,常熟、南通等邊緣庫近期進口到船也有增量。港區社會罐庫存累積趨勢大概率仍將延續。”
張曉燕認為,短期來看,港口甲醇供需趨弱格局或延續。需求端因MTO利潤仍相對偏弱,江浙、山東部分停工的MTO裝置短時間或難以回歸。供應端,近期雖然內地與港口區域價差收窄,但是進口端伊朗主力區域整體裝船節奏相對順暢,供需偏弱結構或仍壓制持貨商的積極性。
不過,甲醇進口總量短期仍較難回升至每月130萬噸左右的高水平。張曉燕稱,一方面,伊朗以外地區的部分項目檢修或臨停導致供應縮量;另一方面,目前,內外盤處于倒掛局面,外盤買賣操作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會對后續進口增量產生影響。
“從甲醇進口到港量的預期變化來看,甲醇實際到港量與海外甲醇工廠產量有一定的正相關關系,但存在1至2個月的滯后效應。”谷霄稱,4月海外開工率回升,5月進口到港增加;5月海外甲醇開工率回落,6月到港量下行。但由于今年5月海外甲醇開工回落幅度較小,6月偏低的到港量整體影響有限。進口到港量明顯回升可能要等到7月以后。
在張曉燕看來,后續甲醇港口供應端,除了持續密切關注伊朗地區甲醇裝置運行狀態外,其整體裝船/發貨節奏也是關鍵點。此外,伊朗以外地區甲醇項目的回歸也需關注,同時警惕三季度美國兩套新建大甲醇項目的投產落地給市場帶來的擾動。需求端則仍要看MTO利潤改善或修復后的驅動節奏。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