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朝陽區的阜通東大街旁,一座別致的黃綠色建筑引人注目。建筑頂部的外立面,一根根黃色鋼管縱橫交錯,如同竹與藤縱橫編織而成的揚帆大船。樓下院子內,翠竹郁郁蔥蔥。這里就是國際竹藤組織總部所在地——國際竹藤大廈。
“國際竹藤組織成立以來,致力于竹藤資源保護、開發與利用,為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可持續發展發揮了建設性作用。”2022年11月7日,習近平主席向國際竹藤組織成立二十五周年志慶暨第二屆世界竹藤大會致賀信。次日刊登在人民日報頭版的這條報道,如今被制成展板陳列在國際竹藤大廈的展廳入口。
“非常感謝習近平主席多年來對國際竹藤組織發展的支持。”國際竹藤組織董事會主席、國際竹藤組織原總干事阿里·穆秋姆近日表示,“在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竹藤資源利用方面,中國一直是我們堅定的支持者與合作者。”
國際竹藤組織成立于1997年,是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致力于通過竹藤研究和資源開發推動竹藤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目前擁有50個成員國。穆秋姆是坦桑尼亞資深貿易官員和外交官,曾任坦駐多國大使,并在多個國際組織擔任要職,2019年出任國際竹藤組織總干事。
穆秋姆說,作為國際竹藤組織東道國,中國為組織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幫助。“中國積極履行責任,不僅為國際竹藤組織提供了辦公場地和部分運營資金,還廣泛開展交流合作,向全球輸送種類多樣的竹產品,積極分享竹類種植和加工經驗,為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和減貧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在中國工作多年,穆秋姆對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印象深刻。“中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轉型發展取得重要進展。我所到的很多地方,優美的生態環境令人向往。通過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中國各地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中國政府同國際竹藤組織攜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推動各國減少塑料污染,應對氣候變化。穆秋姆曾到浙江、四川、貴州等地調研考察當地竹產業發展情況,了解中國生態保護領域的發展成就。在調研過程中,中國各地極具創新性的竹制產品讓他深切感受到中國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作出的努力。
“中國是世界上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將竹制品生產技術和竹產業發展經驗推廣到各國,為加快全球竹藤資源可持續經營、促進竹藤產區減貧作出了重要貢獻。”穆秋姆介紹,2022年11月,國際竹藤組織與中國共同發起倡議,在全球深化“以竹代塑”合作,更好發揮竹子在代替塑料產品方面的突出優勢和作用。目前,該倡議已在喀麥隆、埃塞俄比亞、馬來西亞、越南、巴西和厄瓜多爾等6國開展了范圍界定研究。
穆秋姆認真閱讀過習近平主席的著作。“習近平主席是一位胸懷天下的領導人,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各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在穆秋姆看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為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了方案,有助于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今年1月,國際竹藤組織與中方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國際竹藤組織大多數成員國已經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將直接從這一合作中受益。”穆秋姆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涵蓋基礎設施建設、綠色轉型、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對全球南方國家實現發展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于今年秋天在中國舉辦。穆秋姆表示,在中非領導人引領下,雙方在中非合作論壇等機制框架內不斷深化合作,成果涵蓋經貿、基建、民生等多個領域。國際竹藤組織希望通過開展項目培訓、加強技術轉移等方式提高非洲國家利用竹藤資源的能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方已舉辦40多期竹藤主題的援外培訓,來自80多個國家的1500多名學員參加,其中不少是來自非洲國家的學員。中國堅定不移支持非洲國家發展,為雙方創造了合作共贏的機遇。穆秋姆表示:“建設美麗中國的相關經驗對全球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推動科學保護和利用竹資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持。”(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