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業是中國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從行業特點來看,由于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低,疊加生豬固有生長周期、大規模疫病等多重因素影響,生豬市場價格和養殖利潤呈周期性波動,一般3—4年為一個周期。生豬養殖作為周期性明顯的產業,對價格風險管理的需求尤為突出,飼料產銷、種豬繁育、商品豬養殖、屠宰分割及肉制品加工等環節都會面臨周期性價格波動。為創新定價模式,均衡產業鏈風險,在中國期貨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下,自2022年5 月開始,華泰期貨在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廣東證券期貨業協會、珠海市農業農村局、珠海市金融工作局、茂名市金融工作局等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先后深入廣東揭陽、珠海、中山、茂名等地,與當地政府交流項目方案,尋找有合作意向的生豬養殖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項目。經過多次方案調整與優化,最終確定在廣東珠海開展本次項目,由珠海農控集團糧油食品出口有限公司和中山市智興食品配送有限公司(簡稱中山智興)共同完成生豬“保價+基差”遠期訂單試點項目。
項目背景
2022年,受非洲豬瘟、公共事件及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業養殖產業受到了較大沖擊,生豬價格波動劇烈,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材料價格高企,不斷擠壓生豬養殖利潤。生豬產業鏈價格風險過多由養殖企業承擔,不利于形成長期穩定的豬肉供給安全保障體系。2月,豬價開始反彈,短期多項利好因素疊加,但豬價上漲“曇花一現”。在高存欄量的情況下,行業對生豬遠期價格仍然不樂觀。在此背景下,養殖企業仍然面臨重重壓力,一方面為了保供穩價及企業正常運轉,必須保證養殖規模;另一方面,面臨短暫的反彈,如果不能對價格進行保護,未來的養殖又將面臨虧損的窘境。
項目情況
項目具體由生豬貿易商中山智興與養殖企業茂豐畜牧(珠海農控集團糧油食品出口有限公司子公司)簽訂《遠期生豬保價收購協議》,同時利用看跌期權對沖價格下跌風險,貿易商通過農業保價訂單的模式,為養殖企業提供保價服務,分攤價格風險。具體流程如下:
圖為“保價+基差”遠期訂單模式業務流程
2023年2月22日,生豬屠宰企業中山智興與珠海養殖企業茂豐畜牧共同簽訂《遠期生豬保價收購協議》,協議約定中山智興向茂豐畜牧提前鎖定遠期生豬產能采購不超過65噸,交貨日期為4月22日—30日。如果到期后采集價高于17800元/噸,收購協議實際結算價為[17800+386.4+(采集價-17800)×90%]元/噸;如果到期后采集價低于17800元/噸,收購協議實際結算價為(17800+386.4)元/噸。其中,采集價為4月22日—30日LH2305合約收盤價平均值。通過簽訂“保價+基差”遠期訂單,中山智興提前鎖定4月采購貨源,茂豐畜牧則完成4月產能預售,在鎖定最低銷售價格的基礎上保留了漲價的收益空間。為對沖預購生豬價格下跌風險,中山智興在簽訂協議的同時買入執行價為17800元/噸的平值亞式看跌期權65噸,觀察期為4月22日—30日,付出期權權利金1068元/噸。
項目結果
項目入場后,生豬終端消費疲軟,加之三四月份為傳統的生豬消費淡季,期現貨價格持續下跌。4月22日—30日項目運行到期后,實際采集均價為14715元/噸,低于17800元/噸,因此協議雙方最終收購實際結算單價為18186.4元/噸,茂豐畜牧和中山智興按照此價格進行貨款結算,并且分五日完成生豬現貨交割和開具相應發票,雙方完成所有合同要素的執行,中山智興按照當期的市場價格在接到現貨當天完成銷售。而同期廣東地區生豬現貨均價為15615元/噸,茂豐畜牧通過提前產能預售實際增加收入2571.4元/噸,中山智興則通過期權對沖實現到期收益3085元/噸,有效彌補了現貨價格下跌部分后仍有300元/噸盈余,最終協議雙方通過農業訂單合作實現了雙贏。
項目意義
中小型生豬養殖企業是生豬養殖產業的主力軍。此次項目通過“保價+基差”模式為養殖企業遠期出欄生豬間接實現銷售保價,在現貨貿易定價中引入掛鉤大商所期貨的基差定價及含權定價模式,有利于促進生豬養殖行業定價更加公允,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用市場化手段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項目以貿易商為主體開展風險管理,可以使國有企業無須直接參與衍生品市場即可規避生豬價格下跌風險,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共生關系。生豬養殖企業無須面臨后續生豬價格下跌的風險,可以提前鎖定養殖利潤,實施統一養殖管理,動態實現規模效益。原本集中于養殖企業的生豬價格下跌的風險轉移至下游屠宰貿易企業,養殖企業真正實現穩產經營,安心養好豬,放心育肥豬。
對于生豬貿易商,一方面可以與生豬養殖企業建立聯結機制,形成穩固的合作關系,保障現貨采購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平滑采購成本,現貨端與養殖企業簽訂遠期生豬購銷協議,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實現期現結合的風險對沖,從傳統的背靠背貿易商升級為供應鏈保價服務提供商。
項目建議
6月15日,項目參與各方在珠海共同參加了試點項目結項座談會,對項目未來的推廣和優化暢所欲言,群策群力。此試點項目借鑒了有色金屬等其他大宗商品的定價方式,是“保價+基差”遠期訂單在生豬產業鏈現貨貿易領域的探索應用,將生豬價格風險拆分為系統性風險和基差風險,通過嵌入期權要素定價模式的農業訂單形成成熟的產業鏈市場價格風險分擔機制,改變生豬產業風險過度集中于養殖端的現狀,形成保價期限與生豬生長周期匹配的長期合作機制,使生豬養殖企業和生豬貿易商的利益有機結合。“保價+基差”遠期訂單模式作為全新的生豬現貨貿易模式,試點規模數量仍然較小,定價方式仍然處在萌芽階段,后續在推廣復制過程中需要協會及政府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引導,共同推動生豬產業鏈期現貿易2.0的升級。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