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南粵大地吹響高質量發展樂章,廣東正堅決扛起“挑大梁”的責任,在高質量發展的寬廣航道上勇立潮頭、奮楫揚帆。
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下稱“農行廣東分行”)牢記“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與時代同呼吸,與百業共繁榮,以積極進取的步伐、向上突圍向下扎根的姿態,奔赴“再造一個新廣東”的新征程,以農行力量奮力推進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廣東實踐,助力金融強省建設再上新臺階。
因農而強 “貸”動廣東強縣興鎮富村
“在大棚水稻育秧的重要時期,我們既要購置春耕物資,又要完善大棚設備。”彼時,亞維濃生態園負責人新一年的生產計劃因金融支持而得以落地。
讓“農”情服務趕在春耕最需時。農行廣東分行提前部署金融支持春耕行動,農行廣東惠州惠陽支行工作人員迅速為生態園實現了全流程線上化的申貸、用款、還款處理閉環。“不用到現場申請,就獲得了農行780萬元鄉村振興產業貸,今年春耕備耕可以大干一場了。”亞維濃生態園相關負責人開心地表示。
搶抓農時、全力推進,這是農行廣東分行馳而不息服務助力廣東“三農”發展的生動注腳。截至2024年2月末,該行支持糧食安全及種業方面的貸款余額達2797億元,比年初增加70億元,增幅34%。
因農而生、因農而興、因農而強。一直以來,農行廣東分行牢記服務“三農”的初心和使命,持續加大農村金融供給,強化金融創新,努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廣東要挑起經濟大省的大梁,必須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這一最大短板。當前,廣東省委、省政府以“頭號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加快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農行廣東分行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錨定廣東“百千萬工程”,第一時間對接各級政府,制定并實施“百千萬工程”二十條、海洋牧場十條、綠美廣東十條等一攬子服務舉措,以強有力的金融供給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新動能。
金融“活水”勾連起富民強縣的生動畫面。2023年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4838億元,67個縣域貸款增量797億元,全年“百千萬工程”領域累計投放貸款超萬億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保持服務全覆蓋,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服務覆蓋率達92%;聯動總行農銀投資,與恒健控股共同完成廣東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股權投資基金設立;創新“惠農網貸”等線上融資產品,農戶貸款余額856億元,支持了23萬多戶農戶。
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近年來,農行廣東分行堅定服務“三農”主責主業,從助力廣東圓滿打贏脫貧攻堅戰、奮力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到而今的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步履不停、奮斗不止,始終聚焦廣東現代農業產業、產業有序轉移、和美鄉村、農民增收致富等重要領域,持續加大糧食安全、種業振興、農業產業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關鍵領域信貸投放,積極開展“千人駐鎮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深耕鄉村專項惠農行動”、信貸直通車“鄉村行”等,有效延伸金融服務觸角,持續不斷將金融資源導入鄉鎮,在南粵廣闊的鄉村中書寫了亮麗一筆。
奏好“協奏曲”,共繪“一張圖”。當前,實施“百千萬工程”,是廣東瞄準解決城鄉二元結構,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工程。農行相隨前行,鼎力支持,持續將金融資源向縣鎮村匯聚,以強有力的金融供給,推動“百千萬工程”在南粵大地開花結果,傾情傾力書寫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時代答卷。
向新而行 助力廣東挺起現代產業脊梁
龍年剛一開春,廣東就“熱辣滾燙”起來了。2月18日,廣東召開“新春第一會”,吹起來了高質量發展號角,掀起了向產業科技高峰全力攀登的熱潮。
走入位于佛山南海的軒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產業科技的不斷追求造就了這家“專精特新”企業科創底色。“傳統電力設備進行智能化升級已是大勢所趨,智慧、節能、自動化的電網設備探索勢在必行。”軒金科技董事長龍先生篤定要全面打造數字化智能升級新型標桿企業。
“然而設備研發升級是一個過程,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龍先生遇到了發展的難題——從前端設計、驗證、測試等環節,到產品封裝、批量生產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資金投入,但下游企業賬款又無法及時收回,致使企業日常營運資金趨緊。眼看著企業總部新址已定,卻遲遲未能開工,資金問題成為龍先生的心頭大石。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如何助力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是經濟大省廣東勇挑大梁需要抓住的機遇,也是廣東農行人不斷思考的課題。
“企業有需求,我們就要有呼應。”在得知企業發展困境后,農行南海羅村支行第一時間根據企業特點和資金需求,開辟綠色通道,及時為企業發放固定資產貸款1.2億元。
向“新”而行,農行廣東分行主動融入和服務廣東發展大局,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
——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出廣州“金穗融科”科創金融服務品牌,搭建專營機構和專業服務體系,出臺專項服務方案,創新科創貸、專精特新“小巨人”貸等特色產品,202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增量超千億元。
——服務“制造業當家”。制定“二十條”支持意見,聚焦“8+3”萬億級產業集群,將省重點制造業建設項目列為重中之重,2023年制造業貸款增量824億元,增速39%。聚焦“雙碳”轉型和綠色升級,出臺服務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十條措施,綠色貸款增量1592億元,同比增長83%。
“有了農行這筆支持資金,新的生產基地很快就能投入生產了,未來公司的年產值預計可實現7億元/每年。”站在產業園施工現場,看著澆筑機器繁忙作業,工程車來回穿梭,龍先生高興又自豪。
歷史的坐標,鐫刻著奮斗的足跡,記錄著農行廣東分行與廣東實體經濟共生共榮故事。從1979年復行之初統一管理支農資金、集中辦理農村信貸,到逐漸進軍中心城市,在服務實體經濟中,農行廣東分行服務廣東經濟建設步伐一刻沒有停歇。當前廣東正在從“新高”邁向“更高”,以“再造一個新廣東”的闖勁拼勁奮躍而上、挑起大梁。農行廣東分行不斷增強金融服務的“向心力”,通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金融服務動能,當好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主力軍,把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美好圖景一步步變為生動現實。
向灣圖強 助推金融強省建設邁上新臺階
2024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五周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連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第八年。
身處大灣區、總部位于廣東東莞的vivo從大灣區出發,向世界證明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我們的產品有一半是出口的,來自60多個國家的5億多消費者都在用我們的產品。”vivo公司高管介紹說,自2011年創立以來,vivo發展迅速,現已成為國際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智能手機廠商之一,位列智能手機全球前五、全國前三,業務覆蓋中國、東南亞等市場。
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在兩個市場的加速聯動下,vivo對更便捷、低成本、高效率跨境資金調撥和結算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大。農行廣東東莞分行精準對接vivo金融需求,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助力企業發展壯大。特別是在vivo加快布局海外市場的過程中,農行廣東東莞分行積極提供本外幣跨境貿易結算、特色貿易融資、匯率避險等綜合化跨境金融服務。同時,農行廣東分行通過自貿區分行為vivo開立了FT賬戶,助其享受離岸匯率、資金自由兌換等政策紅利。
珠江奔海不舍晝夜,連接起過去、現在和未來,見證著南粵兒女的奮斗與榮光。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農行廣東分行始終與時代同行,從復行之初貸款余額僅21.4億元,到2023年末,存款余額貸款余額突破2.18萬億元,農行與南粵同向而行,勇當廣東改革開放的金融先鋒,助力廣東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闖新路。
逐浪潮頭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方。當前廣東正扎實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攜手港澳抓緊做實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拓展發展空間、增加經濟縱深。農行廣東分行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著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力服務“雙循環”,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投行中心。農行廣東分行推動總行設立系統內首家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投行中心,充分發揮南沙、橫琴自貿片區“粵港澳跨境業務創新基地”作用,探索更多先行先試、首創首發,為金融服務大灣區互聯互通提供平臺支撐。
——保持跨境金融多項首發優勢。作為廣東FT賬戶首發行,2023年末已累計為5780家境內外企業提供跨境金融便利;出臺支持自貿業務高質量發展意見,率先辦理“北向互換通”,助力大灣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對接橫琴“金融30條”,首批通過人民銀行橫琴電子圍網系統驗收;開展“外資外貿·企穩”行動,2023年末外幣貸款余額、增量均走在前列,國際結算量、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國際業務用信量均居系統首位。
催征的號角已然吹響,前行的步履愈發鏗鏘。“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農行廣東分行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廣東金融強省建設。
——發展科技金融助力廣東制造業當家、科創強省建設,為廣東戰略性產業集群、高端制造業、海洋經濟發展提供多樣化金融支持。
——發展綠色金融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以“農行綠”助力繪就綠美廣東“新圖景”。
——發展普惠金融助力廣東“百千萬工程”建設,以金融之筆繪就一幅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發展養老金融助力破解民生難題,讓“農行綠”守護“夕陽紅”。
數讀
2023年
●各項貸款余額2.18萬億元,較年初凈增3107億元。
●縣域貸款比年初增加797億元,增量保持“五行一社”首位。
●農戶貸款余額突破850億元,比年初增加260億元。
●率先設立“海洋牧場”專營服務中心,推出8大特色產品、5大服務模式,投放貸款超130億元,服務相關主體近3萬戶。
●投放基礎設施基金項目117億元,承銷廣東債1023億元。
●制造業貸款比年初增加824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比年初增加1056億元。
●綠色信貸比年初增加1592億元,增速83%。
●普惠貸款比年初增加717億元,增速39%;普惠“首貸戶”比年初增加1.7萬戶。
●發揮FT首發優勢,累計為5780家境內外企業開立FT賬戶;國際結算量、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國際業務用信量均居系統首位。
一線案例
愛心助農
打造專“薯”年味
2024年春節前夕,農行廣東南海九江支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這是一封來自粵北山區的感謝信,也是一個關于濃情打造專“薯”年味、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故事。
發出感謝信的是廣東韶關翁源縣官渡鎮華東村村民委員會,而華東村是農行廣東分行按照廣東“百千萬工程”部署,派駐第一書記幫扶的駐點村之一。
粵北山區雖地處偏遠,但氣候宜人,物華天寶。華東村也是如此,這里盛產“人參紅薯”,一種因形狀酷似人參、味道香甜軟糯而聞名的“土特產”。長期以來,當地村民自主種植傳統農作物,但因規模較小難以形成產業化發展。為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農行廣東分行駐官渡鎮工作隊為華東村引進了“人參紅薯”種植項目。憑借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優質環保的種植方式,近年來,華東村的“人參紅薯”種植項目初見成效。
“人參紅薯”種出來了,關鍵是怎么賣出去?怎么拓寬銷路?正當村民為“人參紅薯”銷售犯難的時候,幾百公里外的農行南海九江支行主動把新春訂單送上了門。據悉,臨近春節,在駐官渡鎮工作隊的牽線搭橋下,農行南海九江支行通過消費幫扶的方式,一下采購了1350斤“人參紅薯”,作為該行職工飯堂的食材。此舉不僅將華東村的“人參紅薯”售罄,也為員工帶來了健康營養的冬日專“薯”美味。
“紅薯都賣出去了,真好,這下可以安安心心過個好年了!”華東村村民劉姨激動地分享著豐收的喜悅。
“‘人參紅薯’種植項目是帶動村民致富的新路徑,也是實現村集體增收的好舉措。”華東村村民委員會相關負責人高興地說:“在農行愛心幫扶下,我們還計劃發展‘人參紅薯’的深加工,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
“展望未來,我們堅信,在農行的傾力幫助下,通過我們自身的不懈努力,華東村鄉村振興將取得長足的進步。”華東村村委會在感謝信中如是說。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