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銀行紛紛發布催收崗位的招聘公告,且對應聘者提出了較高的學歷和經驗要求,引發業內關注。
據了解,催收是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之一,通常包括機構自身催收和委外催收兩種方式。此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5月15日發布《互聯網金融貸后催收業務指引》提出,金融機構應切實履行貸后催收業務主體責任,不斷加強本機構催收能力建設,審慎實施外包。業內人士認為,在此背景下,銀行催收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與挑戰。
光大銀行6月5日發布的招聘公告顯示,零售與財富管理部客戶營運中心——專屬運營團隊電話催收崗擬招聘3人,負責對分配的貸后賬戶進行管理,對違約客戶及時進行電話告知;了解客戶情況,登記客戶信息和還款信息;建立管理臺賬并及時跟進并更新信息;協助進行過程管理和賬戶數據的分析與總結,并總結提供風險策略的優化建議;協助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和流程規范。
再比如,三湘銀行近期發布的招聘公告顯示,該行招聘崗位中包含“高級催收管理人才”和“高級電催人才”兩類有關催收的人才,均要求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并具備5年及以上相關催收工作經驗。這兩個崗位不僅要求具備豐富的催收技巧,還要求能夠獨立主導催收技巧培訓及催收任務指標的達成。
蘇商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杜娟表示,催收崗位中出現高級管理人才的需求,表明銀行對催收規范化管理、體系化建設的重視。而催收崗位職責中都強調了數據分析等內容,表明銀行對數據作用的重視,催收數據從收集到整理、應用的全鏈路能力不斷增強。
談及自建催收團隊對銀行有哪些積極作用,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自建催收團隊有助于銀行更好地管控催收流程,規避違規風險;有助于避免因外包催收不當行為而損害銀行的聲譽和客戶關系;有助于減少對外包催收公司的依賴,降低成本;有助于更直接地管理催收活動,提高催收效率和效果。
“催收成效對銀行業凈利潤有顯著影響。”杜娟認為,不良貸款、已核銷貸款成功催回,表現為貸款損失準備的補回,補充銀行風險緩沖墊,繼而銀行可少計提貸款減值損失,從而利于利潤表現。
如何能夠規范、高效和創新式地開展自主催收工作也將是銀行面臨的挑戰。田利輝表示,嚴格的監管環境要求銀行催收業務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否則將面臨嚴重的法律風險和聲譽風險。銀行需要投入資源對催收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需要加強催收團隊建設和管理,切實提升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同時,銀行應該在合規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新的催收方式和手段,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催收效率。
(來源: 證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