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期貨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功能的有效發揮,以“保險+期貨”為代表的金融模式在我國農業風險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基層農戶的風險意識逐漸加強,對“保險+期貨”模式認可度也越來越高。
河南新鄭是河南省鄉村振興示范引領縣,蛋雞養殖是當地的特色產業。為保障蛋雞養殖戶的利益,大地期貨從2022年開始在當地開展雞蛋“保險+期貨”項目。2022年至今,新鄭市雞蛋“保險+期貨”從無到有,蛋雞養殖戶的參與經驗逐漸豐富,對模式的認知與理解越來越深刻,接受度越來越廣,“保險+期貨”已經成為新鄭市蛋雞養殖戶進行價格風險管理的重要金融工具。
初次結緣 獲得養殖戶的充分認可
據了解,2022年以前,新鄭市內從未開展過“保險+期貨”項目,市內農戶缺乏風險管理意識,也缺乏風險管理工具。遭遇雞蛋價格下跌時,農戶的收入得不到保障,渡過難關基本只能硬扛。2022年,大地期貨依托在河南省的項目開展基礎,聯合太保河南分公司在新鄭市內宣傳推廣“保險+期貨”,讓新鄭的農戶首次了解到了這一模式。
“此前,這里的養殖戶未接觸過‘保險+期貨’模式,對模式一無所知,部分養殖戶難以接受創新模式,參與項目的養殖戶也多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大地期貨與保險公司多次在市內開展宣講培訓,為地方政府與養殖戶答疑解惑,養殖戶對‘保險+期貨’模式有了初步了解。”大地期貨衍生品部總經理林唯瑋表示。
2022年10月,在地方政府和大商所的支持引導下,新鄭市首個“保險+期貨”項目順利落地,幫助市內7戶規模化養殖戶規避雞蛋價格下跌風險,項目到期時,平均每戶獲得保險賠付6.90萬元,保障效果顯著。自此,“保險+期貨”逐漸成為新鄭市農戶的重要風險管理工具。
2022年首次參與雞蛋“保險+期貨”項目后,這些養殖戶充分認可了項目模式,并通過參與項目積累了一定經驗,也開始意識到風險管理在蛋雞養殖經營中的重要性,愿意使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風險管理。
“隨著首次試點的順利結束,新鄭市養殖戶對‘保險+期貨’的接受度顯著提高,逐步形成了風險管理意識。部分養殖戶主動向保險公司、期貨公司咨詢‘保險+期貨’相關情況,并表示希望繼續參與后續項目。”林唯瑋表示。
有了這樣的基礎,2023年9月,新鄭市落地了當地首單由期貨公司、保險公司自發開展的商業性雞蛋“保險+期貨”項目,惠及3戶規模化養殖戶,保費由養殖戶全額自繳。“從需要交易所補貼到農戶愿自掏腰包進行風險管理,也反映出新鄭市蛋雞養殖行業在風險管理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一步。”林唯瑋表示。
持續開展 參保規模不斷擴大
2023年,新鄭市的蛋雞養殖戶再次參與“大商所農保計劃”。據林唯瑋介紹,此次項目是新鄭市第三次開展雞蛋“保險+期貨”項目,惠及規模化養殖戶21戶,其中部分養殖戶已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參與。項目覆蓋蛋雞100.1萬羽,雞蛋3817噸,保險保障金額2907萬元,總保費75萬元,其中大商所支持保費30萬元,占總保費的40%,剩余45萬元均為農戶自繳,平均每噸繳納117.90元。
本項目承保周期為2023年11月21日至2024年1月20日,保單出單時,新鄭市雞蛋現貨價格為9.50元/公斤,其間雞蛋價格顯著下跌,到期時雞蛋現貨價格跌至8.90元/公斤。養殖戶通過參加“保險+期貨”提前鎖定蛋雞養殖利潤,最終獲得保險賠付151.53萬元,賠付率約202%,平均每噸賠付約397元,扣除農戶自繳保費成本,養殖戶實際得到保險理賠約0.28元/公斤,彌補了因蛋價下跌造成的部分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在項目組的持續推廣與養殖戶的口口相傳下,不斷有新的養殖戶參與到項目中來。對新鄭市蛋雞養殖行業而言,“保險+期貨”已經成為其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次項目在前期試點基礎上,輻射范圍進一步擴大,規模持續增加,新鄭市蛋雞養殖戶對‘保險+期貨’模式的運用已經越來越熟練。”林唯瑋表示。
時華停是新鄭的一名蛋雞養殖大戶,蛋雞存欄約8萬羽,共參與過三次“保險+期貨”項目。“我是2022年開始投保的,第一次投保是在2022年10月,當時蛋價跌得兇,聽說有這個保險可以保雞蛋的價格,我就投保了。第一次保費繳了差不多45000元,保險賠了46000元。2023年下半年我還分開投保過兩次,保費一共繳了差不多60000元,保險一共賠了150000元。”他說。
一開始時華停對“保險+期貨”一竅不通,只知道是個保險。實際參保后,他慢慢明白了買這個保險的好處是什么。“說實話,以前我們都沒有什么價格風險管理的想法,也不知道怎么做風險管理,都是扛過去,虧錢就少補欄,賺錢就晚淘雞。但雞蛋不比別的糧食,囤不住。參保后,我慢慢有了買保險保雞蛋價格的意識,參保的次數多了,也知道保險最后賠不賠錢是要看雞蛋價格的,跌得多就賠得多,行情好的時候也有可能不賠錢。”時華停說,“總的來說,‘保險+期貨’讓我知道我們農戶也要跟著時代進步,也要學習使用更多的工具,才能更放心地養殖經營。我希望以后這個雞蛋‘保險+期貨’能經常開展,我愿意掏錢買保險,買自己一個安心。最好能讓市里的蛋雞養殖戶都參與進來,這樣大家就可以放心搞養殖了。”
效果顯著 基層農戶風險管理意識漸強
可以說,“保險+期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農業保險中價格保險的空白,為農戶提供了風險管理工具,幫助農戶規避了在生產過程中因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我國農業以小農經濟為主,98%以上的農業經營主體仍為小農戶。傳統農業保險無法防范價格風險,且大多數中小農戶缺乏直接參與期貨市場進行價格風險管理的能力。‘保險+期貨’模式通過保險匯聚中小農戶,讓其以價格保險或收入保險的形式,間接參與期貨市場,為中小農戶提供了新的價格風險管理手段,從而推動地方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林唯瑋表示。
隨著“保險+期貨”的推廣與普及,廣大農戶的風險管理意識顯著提高。林唯瑋認為,期貨衍生品市場存在一定的準入壁壘,我國廣大農戶大多缺乏金融知識與直接進入期貨市場的能力。“保險+期貨”降低了農戶進入期貨市場的門檻,為其進行科學生產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
此外,隨著“保險+期貨”的深入推廣,地方政府關注到了“保險+期貨”在農業生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部分政府部門積極發揮主導作用,逐步加強配套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并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對農戶進行保費補貼,減輕了農戶的生產壓力。
不僅如此,林唯瑋表示,各級媒體深入報道各“保險+期貨”項目,在宣傳項目模式有效性的同時也讓社會各界關注到地方小農個體,了解到各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定程度上能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惠及區域農戶。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