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麥浪綠漸黃,秀穗盈漿粒粒香。5月28日,在射陽縣海河鎮,成片的農田遍地金黃,一束束麥穗金燦燦、沉甸甸,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豐收的光芒。“昨天剛在農行手機銀行上申請了300萬元的貸款,夏糧收購資金備得很充足,再等幾天就能收割了,錢等糧,心不慌。”望著金黃的麥田,射陽縣海河鎮糧食經紀人戴元遠底氣十足、信心滿滿。
5月29日,在夏收關鍵農時里,農業銀行鹽城分行適時召開全市農行糧食金融專項推進會,對服務全市糧食安全工作再部署、再細化、再推進。“建設農業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任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農業銀行鹽城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汪洋表示,“農業銀行是黨的銀行、國家的銀行、人民的銀行,點多面廣、遍布城鄉,作為服務三農的‘國家隊’‘主力軍’,我們深知自身肩負的使命,積極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為保障糧食安全貢獻農行力量。”
截至目前,該行涉農貸款772.1億元,其中糧食安全領域貸款余額66億元。
降本增效惠農
“農行是我們農民自己的銀行”
在射陽縣海河鎮華北村,戴元遠的倉庫,1000平方米的空間早已清空,收割機、烘干機等現代農具均已準備到位。“估計還有一個星期,糧食就能進庫了。”戴元遠笑著說,“今年麥子豐收,形勢一片大好,心里踏踏實實。”
戴元遠是華北村的種糧大戶,同時也是當地糧食經紀人,他種糧400畝,有4個1000平方米的倉庫儲糧、烘干,每年夏糧收購是他急需資金的時候,“農行是我們農民自己的銀行,這里的支行行長和客戶經理經常下鄉問我們有哪些資金需求,跟我們座談交流。”戴元遠說,“農行的惠農貸款實實在在把優惠給了農戶,他們銀行的利率低、效率快,我們這里的種植大戶、養殖大戶有資金需求都是找他們。”
今年以來,針對助力夏糧收購工作,農業銀行鹽城分行早在4月份就開始提早謀劃服務保障糧食安全工作,下發了活動方案,明確了路徑、分解了任務、制定了措施,推動各部門、各支行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為糧食安全工作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通過“一項目一方案一授權”普惠業務新模式進行項目化、批量化服務糧食經紀人,真正把支農惠農服務送到農民身邊。
“農行的貸款利率在鄉鎮級是較低的,我們切實把支持‘三農’作為國有大行的責任擔當來踐行。”農業銀行射陽縣支行副行長解華說,“我們根據鹽城分行的部署要求,把夏收工作作為當前普惠業務的重中之重,一項一項抓落實,一件一件干到位,目前射陽支行在糧食產業鏈服務上,已形成糧食種植、農機作業、農資經營、糧食購銷、大米加工、飼料經營等6個‘一項目一方案一授權’項目,涵蓋了糧食產業全鏈條、全流程。”
眼下正是夏收的關鍵時期,農業銀行射陽海河支行行長丁麗挺著孕肚訪客戶、送服務,一刻也沒閑著。“我們海河支行一共8個人,金融服務輻射范圍廣,除了海河鎮,還有周邊的新坍鎮、陳洋鎮,行里的工作人員正常加班到很晚,周末基本不休息。”丁麗說。
創新產品利農
“農行開發的線上貸款方便高效”
射陽縣德陸米廠老板劉洲對農行“商戶e貸”產品贊不絕口,“太方便了,特別適合我們收購糧食的。”劉洲解釋道,“每年收糧食的時候,行情變化也很快,信息傳播迅速,我們能第一時間得到小麥的市場價格變化,如果線下跑貸款就太慢了,根本來不及,現在線上一點就能貸款,真的能解決資金上的燃眉之急。”
劉洲現場演示線上貸款的流程,“打開農行的掌上銀行,點擊貸款,選擇自己想要貸款的產品,點擊申請就行了。”劉洲說,銀行工作人員接收到申請,上門入戶調查,隨后貸款便能及時到賬。
農業銀行射陽縣支行普惠金融部產品經理潘漢軍介紹,為了支持夏糧收購,該行依托農行“惠農e貸”“糧農e貸”“商戶e貸”等產品,利用普惠拳頭產品向轄內糧食客群提供靈活多樣的金融服務,緊緊圍繞“一項目一方案一授權”模式,主動上門服務,了解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打通金融惠農利農服務“最后一公里”,保證夏糧顆粒歸倉。
今年以來,農業銀行鹽城分行推動全行系統用好“四大貸款產品”,堅持“提前授信、分層對接、嚴控風險”的原則,針對不同客戶對接不同的貸款產品。對于個人客戶,可提供抵押的,積極利用二季度利率優惠政策,主推“惠農e貸-抵押”;可提供擔保的,主推“蘇擔通”;信用類客戶,種植大戶主推“糧農e貸”、糧食經紀人主推“商戶貸”“商戶e貸”。企業客戶,主推簡式貸、政府增信及其他保證擔保方式法人貸款。對進入名單庫的糧食客戶開展全面的預授信,以便客戶在有貸款需求時,有效縮短放款時間。
在農業銀行鹽城分行的大力推動下,各縣支行積極響應、全力推進。農業銀行建湖上岡支行通過與轄內農資經銷商戶合作,借助其銷售點、客戶微信群等開展批量化服務,成功投放全市農行首筆“農保貸”;農業銀行射陽海河支行積極推廣“糧農e貸”“商戶貸”“商戶e貸”,5月個人貸款比上月新增1800萬元。
優化服務興農
“農行資金支持讓農業生產更‘智慧’”
如今,在田間地頭,智慧化農機已是司空見慣。今年49歲的葛富林熟練地操控著無人機,在麥田上空飛翔盤旋。
“現在農業種植都是機械化,十分高效,目前耕地機、收割機、烘干機、無人機是我們常用的機具,大大節省了耕地、施肥、收割所需的人力與時間。”葛富林舉例,就施肥來說,人工施肥的話,一個人一天施肥5畝地,用無人機施肥,3臺機器兩天能施肥1000畝,還比人工施得均勻;收割夏糧,4臺收割機一天能收200畝;6臺烘干機24小時能烘干400畝的糧食。
葛富林口中的機械化設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無人機6萬一臺,我們買了5臺,還有十幾臺耕地機、收割機,置辦設備確實花費很大,還好農行及時給予資金支持。”葛富林說,在采訪的前一天,他剛剛又簽下了700畝田地種植,在此之前,他已經有1000畝田種植稻麥,“正是有了農行強有力的資金支撐,我才有底氣不斷擴大種植規模,也是有了資金的投入,農業生產才能更‘智慧’。”
與此同時,農行的金融“活水”也汩汩流向農業龍頭企業。江蘇必新大米集團有限公司是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是集糧食收購、烘干、倉儲、加工,農田種植,物流,化肥銷售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生產設備采用國內最先進齊理礱谷機、永祥六道氣霧拋光機、安科六道色選機,包裝線采用國內目前最頂尖全自動包裝線和機械手。
在必新大米集團生產車間,一臺臺先進的加工設備正在緊張運作,在中午休息時間無須工作人員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農行為企業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務方案,每年資金支持達千萬元,“有了資金的‘貸’動,企業也越做越強。”目前,必新大米集團形成了以糧食加工、農田種植為主體,以倉儲、烘干,化肥銷售為兩翼的大型綜合企業。
近年來,農業銀行鹽城分行主動服務地方發展,持續提升金融服務,以金融之力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通過金融助力高科技農業,真正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推動農業生產走向高水平農業組織化、機械化、綠色化、信息化。
來源:我言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