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著力點,金融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期貨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上具有獨特優勢。在新‘國九條’指引下,期貨行業要錨定金融強國建設目標,堅持長期穩健發展,持續深化市場功能,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做好風險管理服務。”中國期貨業協會理事、長江期貨總裁潘山表示。
“穩慎有序發展”符合行業特征
新“國九條”多次提及期貨和衍生品市場,要求“穩慎有序發展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探索適應中國發展階段的期貨監管制度和業務模式”。潘山表示,新“國九條”為期貨衍生品行業中長期發展明確了方向,充分體現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的主線。
在他看來,“穩慎有序發展”符合當前期貨行業特征,新“國九條”要求“做好跨市場跨行業跨境風險監測應對”,以及對程序化交易和高頻交易實施規范化管理等,均有助于增強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進一步維護市場公平,并促進期貨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形成良好的行業生態。新“國九條”出臺后,立法工作計劃中的配套政策文件有望逐步出臺,形成“1+N”政策體系,或將催生新的行業發展形態。
潘山認為,對于期貨經營機構而言:一是堅持防控風險的永恒主題,深入踐行“合規、誠信、專業、穩健、擔當”的期貨行業文化;二是處理好功能性和營利性的關系,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三是始終踐行金融為民理念,更加有效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助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
革新衍生品風險管理工具箱
“短期來看,行業面臨轉型發展的挑戰;中長期來看,行業要脫虛向實。”潘山認為,期貨經營機構要保持戰略定力,提升專業能力,走好穩健合規的發展之路。在此過程中,期貨經營機構業務的差異化、特色化將成為趨勢。
他表示,期貨公司應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專注主業,結合股東特點、區域優勢、人才儲備等資源稟賦和專業能力做精做細。同時,利用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健全的多層次風控體系,覆蓋信用、市場、操作、物權、合規風險等多維度,不斷優化革新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工具箱,在合規合法的基礎上探索新的業務模式,提供更多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在市場功能發揮上,期貨經營機構要在新“國九條”指引下,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與使命,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強化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三大功能,有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在服務鄉村振興、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服務初級產品保供穩價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新“國九條”強調“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在潘山看來,服務實體經濟是期貨業的根本宗旨,期貨市場可加快如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新三樣”產業相關品種的供給,更好建立期現貨市場聯動機制,讓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充分發揮。
潘山表示,在新發展格局下,提高對要素資源配置的全球影響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十分緊迫。期貨經營機構要發揮專業能力,更加有力服務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從長江期貨的具體實踐看,公司協助產業企業申報期貨交割庫及交易所產業基地,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圍繞現貨市場發展趨勢,深度挖掘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新三樣”行業客戶的痛點,創新研發期貨服務產品,多維度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期貨動能。
同時,期貨行業要發揮專業優勢,通過新質生產力促進金融產品創新,將AI和大數據融入衍生品市場的各項工作,如開戶、投資者教育、風控、資管模型、產品定制等,提高期貨公司運營效能,為企業風險管理提供更多專業化、便捷化抓手,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
“期貨經營機構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進一步探索創新風險管理工具、加強對外開放、推動科技賦能,強化關鍵信息安全保護,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期貨市場。”潘山說。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