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消息,“布雷頓森林體系:過去80年與未來展望”國際會議暨2024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于5月27日—2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張曉慧出席并進行主題演講。
張曉慧重點闡述了科技創新在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的關系。她指出,科技創新是實現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關鍵所在,因為只有通過加強原創性的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把關鍵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實現卡脖子技術的突破,才能實現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產業是重點,而且要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張曉慧對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進行了進一步闡釋:“要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要建立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制度和市場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新質生產力,所以最關鍵的是科技創新。”
金融如何支持科技?張曉慧表示:“金融的核心作用,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當前的科創金融的主力軍仍然是銀行、保險這樣一些傳統的金融機構,他們給中小企業的科創提供了信貸支持,像一些創業投資基金直接融資的渠道目前只是輔助性的渠道。”
然而,張曉慧進一步指出,目前科創金融和科技創新融資的需求還是不太匹配,因此要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的科創金融體系,首先要做的是:有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企業和項目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創特點不一樣,需要有不同形式的金融對應支持。
銀行能不能支持科創企業?張曉慧認為:“我覺得是可以支持的,要從機制的設計、配套的制度、風險的補償等諸多方面完善銀行對科創的支持。首先要有一個能夠適應科技創新行業融資的體制機制;第二,要推進信息服務平臺金融中介的建設,這能夠幫助銀行類機構更好的去掌握科創企業的信息;第三,這里面需要一個風險補償機制,科技型的產業往往都屬于輕資產、高風險。銀行如果投資科技企業,需要引入國有融資性的擔保公司、擔保風險補償基金,來建立和完善風險補償機制。”
(來源:每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