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了近半年的持續下跌后,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終于“收復失地”。
4月,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出現大幅回升,單月增加超2萬億元。5月以來,理財產品規模上漲的趨勢仍在延續。
“隨著近期理財市場回暖、投資收益率上升,居民購買理財產品的熱情回升,居民存款正在加速轉化為理財產品。”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從市場配置策略來看,理財產品對于短久期債券的配置力度顯著增強,新發產品規模明顯增長。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承接了主要規模增量。
在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看來,理財產品對中短債基金的增配,會導致中短期券種交易擁擠度提升。但未來債市可能存在的波動,會對短債收入產生不確定的收益影響,投資者要調整心態,降低投資收益預期,采取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以分散市場風險。
理財市場迎來2萬億元規模增量
4月,理財市場規模大幅回升,創下2023年以來新高。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截至4月末,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8.6萬億元,環比增加25108.1067億元,增量超2萬億元,規模創2023年以來新高。
從產品類別看,固定收益類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主要承接了存款的回流資金。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上述兩類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分別為19.3萬億元和8.6萬億元,環比上月末分別增加1.59萬億元、0.91萬億元。
此外,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環比分別增加12.8億元、62.7億元,權益類產品環比減少11.6332億元。
據觀察,5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進一步延續4月的上漲趨勢。根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截至5月12日,理財產品最新存續規模為28.8萬億元,相較4月底,規模增量為2255.9億元。
談及4月銀行產品理財規模大幅上升的原因,多位業內專家表示,這不僅與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壓降高成本負債有關,理財市場本身的表現也是重要因素。
“2022年理財市場收益率波動的影響已經過去,各家銀行和理財子公司普遍采取了更為穩健的投資策略,銀行理財本身的吸引力有所恢復。”普益標準研究員楊國忠表示,此外,新“國九條”的發布,也鼓勵了一些額外資金進入風險較高的混合和權益類產品。
對于今年理財產品規模的趨勢,招商證券研究團隊預計,由于存款利率下調且保持低位,理財產品規模有望保持穩健增長,2024年末或超過30萬億元。
“理財產品相對于傳統存款在收益率和靈活性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優勢,近期增量資金也主要來源于此。”普益標準研究員王雨軒認為,理財產品規模年內能否真正突破30萬億元,與存款利率水平能否長期維持在低位有很大關系。
短久期理財產品受青睞
據了解,4月,以中短債基金為代表的純債產品受到投資者青睞,短久期理財產品也一度火熱,新發產品規模有所增大。
“理財對于‘高息’存款、非標等資產可獲得性下降,可能將不得不被動提高債券配置比例,尤其是短久期債券。”華泰證券在最新研報中提到,理財的配置壓力也會向貨幣基金和短債基金傳導,短期帶來配置需求。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新發短久期理財產品規模4033.83億元,較2023年四季度增加435.37億元。其中,久期為3至6個月的產品新增規模最大,較2023年四季度新增規模增加534.82億元。
在業內專家看來,近期,投資者整體偏愛期限較短的理財產品,主要是因為此類產品兼顧收益與流動性,有助于投資者根據自身情況和投資目標更好地優化資產配置,獲得足夠的安全邊際。
“一般而言,固定利率債券久期越短,對利率波動的敏感性越低。”普益標準研究員王杰表示,“為了防范潛在的債市回調風險,部分投資者選擇適當降低投資組合久期。與此同時,出于控制產品回撤和順應市場需求的考量,理財公司也在不斷加大短久期、高流動性資產的配置力度。”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當前居民風險偏好依舊較低,銀行理財對于底層資產的配置也更加偏向于低風險資產,這導致“存款化”趨勢進一步加劇。
從理財的增量結構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新增的短久期產品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類產品,規模占比為99.13%。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醒,要關注中短債增配帶來的市場運行風險。“現階段理財大規模增配中短債基金,也會導致中短期券種交易擁擠度提升,債券收益率處于歷史低位,公募基金和理財產品之間的預期博弈可能加大市場潛在波動風險。”光大證券分析師董文欣分析表示。
理財產品收益率或將下行
與理財產品規模增長形成對比的是,受債市調整等因素影響,近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4月,市場上存續的固收理財產品收益率均有所下滑。
具體來看,截至今年4月末,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的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為3.44%,環比下跌0.27個百分點;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為2.12%,環比下跌0.07個百分點;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為4.08%,環比下跌0.14個百分點。
“目前,高收益資產稀缺性給理財產品帶來不小的收益壓力,已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下調了新發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普益標準研究員分析表示,此外,部分債券收益率目前已處相對低位,后期新發理財產品所配置資產的資本利得獲取難度有所增大,后市理財產品收益率或將下行。
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包括農銀理財、興銀理財、民生理財、招銀理財等近10家銀行及理財公司均發布公告,調降了旗下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
“隨著債券市場收益率中樞快速下行至低位,理財資產端利率下行大于負債端成本黏性,資產負債收益率‘倒掛’壓力有所加大。”光大證券也在研報中預計,后續理財業績基準調降必要性較強。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對于投資者來說,面對理財產品收益率進一步下行的趨勢,要建立合理的投資回報預期。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