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經濟崛起,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逐步滲透到大宗供應鏈服務行業,有效提高了大宗供應鏈運營中的數字信用。
4月27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區塊鏈與隱私計算論壇成功舉辦。隨著一批國家區塊鏈區域創新中心、行業創新中心及關鍵核心節點啟動建設,國家級區塊鏈網絡正在加速織密,不斷賦能金融、貿易等國家關鍵領域的數據要素安全、可信流轉和共享,加快形成推動國家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確保透明度、可追溯性和安全性的分布式數字賬本技術,在供應鏈運營中發揮著日益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商務部市場調控專家庫專家宋華在其著作《數字供應鏈》中詳細闡述了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體系中的應用。據介紹,區塊鏈有兩種常見形態——公有鏈和聯盟鏈,兩者最大區別在于身份和權限管理。在公有鏈上,任何節點成員都可以入鏈并獲得相同的操作權限;在聯盟鏈上,則需要專門機構審核許可,發放證書,不同身份的節點具有不同的操作權限。考慮到供應鏈網絡應用的自身特點,一般來說,有權限身份管理的聯盟鏈技術更加適合供應鏈網絡的各種應用。具體而言,聯盟鏈技術主要由共享賬本、智能合約、機器共識保障以及權限隱私四大類技術構成。
共享賬本中以鏈式結構存儲了交易歷史以及交易以后的資產狀態,這些交易都由交易發起方簽名,經由一定的背書策略驗證,達成共識以后寫入賬本,并通過哈希校驗,可以很方便地使得賬本數據難以被篡改。
智能合約描述了多方協作中的交易規則和交易流程。這些規則和流程將會以代碼的形式部署在相關參與方的背書節點中,智能合約將由一個內外部事件來驅動執行。
機器共識保障。在分布式網絡中,各個相關節點按照同樣的順序來執行所接收到的交易。這些交易都會通過智能合約所代表的邏輯來執行,最終保障在各個賬本中所記錄的交易記錄和交易結果一致。
權限隱私。所有加入區塊鏈網絡的人、機、物、機構都經過授權。隱私保護保障共享賬本的適當可見性, 使得只有一定權限的人才可以讀寫賬本、執行交易和查看交易歷史,同時保證交易的真實可驗證性、可溯源性、不可抵賴性、不可污蔑性。
結合大宗商品貿易場景來看,在依托區塊鏈技術建立的“共識機制”下,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可以確保企業在合同簽約、債權確權、物流軌跡等環節中的交易數據更安全、交易服務更便捷。同時,借助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證了整個業務流轉過程中的合同和應收賬款真實可靠,以此建立起數字信用。
宋華表示,在對區塊鏈的認識上容易產生兩種片面的理解:一種認為區塊鏈是解決供應鏈信息不對稱,保證供應鏈運行真實有效的“靈丹妙藥”,是影響產業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另一種則認為區塊鏈技術只是概念,缺乏有效的項目支撐,對供應鏈的影響比較微弱。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片面將某一種數字技術等同于供應鏈數字平臺。事實上,數字技術只是提升供應鏈效率和效能的手段,需要與供應鏈運營場景相結合,形成一體化的數字平臺,才能對供應鏈運營和管理產生巨大的影響。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