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5后女生每月副業收入過萬”引起社會廣泛關注。95后博主周夕在線上線下都會做副業,一人兼“五職”。上班時,她是一名國企的設計師,下班后,她會從事自媒體運營、擺攤、設計接單以及模特等副業,各項收入加起來每月能過萬。許多網友表示贊同,有網友評論:“這能充實自己的錢包和興趣生活,收入可作為工資的補充,增強抗風險能力。”(3月29日 極目新聞)
擺攤賣東西、喂寵物、做自媒體、去店鋪兼職……在下班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搞起了副業。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莊家熾認為,年輕人開啟副業是一個很積極的信號,說明年輕人擁有進取和奮斗意識。通過主副業結合的就業方式,實現收入的跨越式增長,折射出了當代年輕人對多元化就業模式的積極探索。
“副業熱”的興起,與當前的社會就業環境密切相關。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就業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愈發明顯,競爭日益激烈。同時,部分行業受到經濟波動、技術變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出現裁員情況,增加了年輕人的就業風險。在此環境下,許多年輕人選擇通過副業來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職業變動的沖擊。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新興行業和領域應運而生,也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的副業選擇。
對于一些年輕人而言,副業也是他們提升自我和全面發展的重要渠道。許多年輕人不再滿足于單一的職業角色和收入來源,在主業之余,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副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通過副業來拓展自己的職業技能和經驗,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此外,副業也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的社交和展示平臺,滿足他們追求生活品質和實現個人價值的需求。
“新型靈活就業已經成為傳統就業的重要補充,甚至在個別特定行業或職業已經占據主要地位。”《2023中國新型靈活就業報告》中提到。傳統就業模式正在被打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做副業,尋求更加靈活、多元的就業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選擇副業要根據自身情況和能力進行規劃,避免盲目跟風,將主業做好,有余力的情況下再選擇副業。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