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雨水集蓄到河湖治理,從學術交流到平臺共建……近年來,省科技廳組織實施了一批國際合作科技重大專項,在水資源利用、農業等重點領域取得成效,開創了甘肅國際科技合作的新局面。
經驗引進來 技術走出去
為執行省科技重大專項“洮河流域水生態保護與引洮工程受水區高質量發展水資源安全保障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系統學習借鑒引進萊茵河水生生物恢復技術,水污染治理及流域資源和環境保護先進技術與經驗,2023年10月,甘肅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赴德國、荷蘭、瑞士系統學習引進萊茵河生態保護技術,與萊茵河國際保護委員會、蘇黎世理工大學等機構合作,借鑒萊茵河生態治理保護經驗,研究解決制約洮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技術瓶頸。
據省水科院河湖水生態研究所所長秦力介紹,代表團參觀了萊茵河水文監測站,學習了水污染監測預警技術,該監測站被稱為“水污染的永久雷達”。
“功能齊全完備的監測設備和水污染數據評估的計算機程序是監測站的核心和先進技術,我國河流監測技術中也需要這樣的監測設備,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借鑒萊茵河先進的技術經驗,服務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秦力說。
考察學習后,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對洮河的徑流、泥沙等關鍵變量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趨勢進行了研究,以提升洮河流域氣象水文情勢的科學認識,為后續開展各項研究奠定基礎。秦力說:“針對引洮供水工程受水區的水資源利用,我們開展供水與需水平衡、多水源多用戶協同配置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實現水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洮河流域水生態保護與引洮工程受水區高質量發展水資源安全保障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增強我省水資源安全保障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提高科技競爭力為中心,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同時融入“一帶一路”國家創新合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在河湖治理經驗“引進來”的同時,省水利科學院的相關技術也在積極“走出去”。
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成祥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在肯尼亞開會,會上總共12人,其中8個人就來過甘肅。所以當時他們開玩笑說,說起滴灌人們會想到以色列,說起雨水集蓄利用,人們應該想到中國的甘肅。”
近年來,隨著國際科技合作的不斷深入,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的雨水集蓄利用技術惠及沙特阿拉伯、肯尼亞、柬埔寨等國。
柬埔寨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終年炎熱。雖雨水資源豐富,但因缺乏有效的水管理制度,雨季洪澇成災,旱季又飽受缺水之苦。2016年起,省水利科學研究院便與柬埔寨開始了合作。此后,雙方先后實施了省科技廳國際合作項目“柬埔寨洞里薩湖流域水資源利用技術應用與示范”“中國(甘肅)-柬埔寨水資源開發利用技術聯合研究與示范”等4個專項合作項目,農業節水灌溉、雨水集蓄利用試驗示范已在柬埔寨落地生根。
馬成祥說:“受柬埔寨農業部的委托,我們和柬埔寨理工大學、農業部農業發展研究所一起做農業節水灌溉制度的試驗,目前已經進行了兩年,它將形成柬埔寨國家的農業節水灌溉制度。”
除此之外,省水利科學研究院還積極承辦國際培訓任務,內容涉及雨水集蓄、旱作農業等方面,目前已有1170多人受益。
“我們積極承擔了很多國際合作項目,希望通過合作,積極宣傳推介甘肅。”馬成祥說。
資源交換 技術互補
馬鈴薯在甘肅栽培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廣泛,是我省“牛羊菜果薯藥”六大戰略性主導產業之一。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與俄羅斯沃羅涅日國立農業大學自2015年建立合作關系以來,雙方就科技合作、共同申報科研項目、實驗室共建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2019年,在省科技廳的支持下,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與俄羅斯沃羅涅日國立農業大學合作開展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中俄馬鈴薯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及產業發展關鍵技術轉移與示范》。該項目圍繞我國馬鈴薯區域優勢,在相互交流種質資源的基礎上,共同開展種質創新與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實現兩國技術的優勢互補。
立項以來,中俄雙方聯合建立了“絲綢之路中俄技術轉移中心”和“中俄馬鈴薯種質創新與品種選育聯合實驗室”兩個科研合作平臺。通過種質資源交換、線上線下學術交流,開展馬鈴薯種質創新與產業化關鍵技術示范,并在高寒冷涼地區推廣種植,取得一系列豐碩的成果。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呂和平說:“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在馬鈴薯種質資源創新、新品種選育、脫毒種薯繁育、病害防控和儲藏加工方面具有優勢,會給俄羅斯提供隴薯系列等主栽品種,生產脫毒苗10萬株,并繁育微型脫毒種薯。通過這個項目,我們也會把俄羅斯比較好的品種引過來。”
針對在馬鈴薯種質創新、脫毒種薯繁育體系建設、配套高效栽培技術方面的不足,雙方開展了技術交流和培訓,培養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技術及綜合栽培技術研究人員,組建了國際合作創新團隊,促進了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正是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馬鈴薯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工作才取得如今的成果。取長補短、引進來走出去,實現了兩國馬鈴薯資源和研發技術的優勢互補,有力地促進了中俄兩國馬鈴薯產業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據呂和平介紹,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還積極參與“尼泊爾馬鈴薯優質高效種薯繁育技術援助”項目,積極籌劃專家到尼泊爾進行種質資源互換,并對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圍繞我省科技現狀和發展需求,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以科技計劃項目為支撐,我們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每日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