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產業蓬勃發展,成為對外貿易生力軍。據商務部統計顯示,202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達到2.3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5.6%,比全國進出口增長速度高出15.4個百分點。同時,跨境電商的主體也在不斷增長,目前全國已有跨境電商主體超過10萬家。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陜西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不靠海不沿邊,在供應鏈、跨境人才和低成本運輸(海運)等方面都不占優勢,缺乏發展跨境電商的有利條件。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陜西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自上而下創新舉措推動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越來越多陜西企業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優勢,投身于跨境電商的洪流中。截至目前,陜西跨境電商主體已超過1800家,從業人員已逾3萬人。
以貿帶產打造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今年,我們在美國的線下渠道將進一步拓展,下一步準備覆蓋到美國東部、西部地區”,談到今年的海外發展規劃,智誠環球跨境電商產業園(下稱智誠環球)董事長吳瑕躊躇滿志。
數據顯示,2022年海外線下消費復蘇,全球范圍內59%的消費者更趨向在實體店購物,在中國跨境出海企業主力市場的歐美地區,這一占比均超過了60%。國內部分跨境頭部企業早已嗅到了線下渠道增長的商機,布局且加大投入。作為陜西跨境電商頭部企業的智誠環球便是其中之一。
“我們的線下渠道是圍繞智誠環球的海外倉和提貨中心建立的,既拓寬了銷售渠道又提升了品牌影響力,未來也是我們陜西品牌出海的重要抓手。”對于這個在跨境行業摸爬滾打很多年的陜西姑娘來說,讓“陜西品牌”走向全球是她的夙愿。
2018年,西安市獲批設立中國(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正在上海從事跨境電商的吳瑕決定回鄉發展。其時的她事業版圖已經頗具規模,在全國設立20多家跨境電商產業園,并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1個國家設立32萬平方米的海外倉,為國內2000多家外貿企業提供倉儲、配送、售后等服務。
當時陜西跨境尚處于起步階段,吳瑕和她的創業團隊在西安曲江新區設立智誠環球跨境電商產業園,一邊和西安的高校合作,為跨境培養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孵化跨境企業,幫助更多的企業加入跨境電商行業。目前,該園區新增跨境電商就業崗位2000余個,扶持自主創業人數超萬人。
7年時間,智誠環球的跨境業務得到跨越式發展,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孵化企業,抱團出海;建海外倉,打通跨境電商“最后一公里”……依托海外倉產生的海量數據,吳瑕成立陜西智誠大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并與華為、陜西電信、西安郵電大學等合作,建成陜驛內外貿一體化數字經濟示范平臺。目前,該平臺入駐企業超5萬家,服務跨境包裹數量超3000萬件。
在企業得到良性發展的同時,吳瑕沒有忘記肩負的社會責任。以貿帶產,“反哺”家鄉發展跨境產業帶,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她的夙愿。去年初,吳瑕和團隊在寶雞綜合保稅區設立陜驛內外貿一體化數字工廠,依托海外倉建設和數據庫優化,陜驛內外貿一體化數字工廠篩選出“爆款”商品,實現訂單的本地化生產。到去年底,該工廠實現投產,首單20多萬元的手工藝品順利通關。
目前,這種以貿帶產的模式得到省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并把這種模式向全省推廣,以期這樣的跨境產業帶能在陜西遍地開花,共同推進陜西開放型經濟發展。
作為出口型綜合園區,智誠環球跨境電商產業園利用自有海外倉群,跨境電商科研中心、選品中心、數據中心等,構建起產業發展生態圈。目前,該園區建成1268萬款產品的陜西跨境電商供應鏈數字化產品庫,新增跨境電商就業崗位2000余個,出口額累計超100億元。今年,公司要加大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布局海外倉力度,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讓“陜西造”銷全球。政策送暖
跨境產業迸發蓬勃活力
從提高海外倉專業化規模化水平到打造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從提升現有海空貨運專線服務能力和輻射范圍到延續實施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退運商品稅收政策……今年以來,陜西省各級政府部門頻吹政策春風,力推陜西跨境電商蓬勃發展。
2月20日,陜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實施意見》,涉及全力拓市場、培育新優勢、發展新業態、提升新服務、強力抓保障等5方面16條舉措。其中在發展新業態方面,強調要開展跨境電商專題拓展,組織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加快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健全企業培育、營銷運營、支付金融、物流通關、人才供給等生態體系;要發揮海外倉展示推廣作用,在重點市場、新興市場和中歐班列目的站、航線樞紐城市等關鍵節點建設海外倉、陜西商品展示中心和境外攬貨中心;要壯大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隊伍,鼓勵省級以上開發區依托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建設一站式服務平臺,打造外貿企業聚集區。
2月29日,陜西省商務廳發布《加快跨境電商和海外倉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陜西將全面建立省、市、縣(區)跨境電商和海外倉政策支持體系,建成全省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和10個左右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海外倉布局更加科學,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到2025年,全省將培育年進出口規模2000萬元以上的跨境電商企業100家,5000萬元以上的50家,1億元以上的30家,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全省占比突破5%;西安綜合試驗區進入全國綜試區考核評估一檔序列,寶雞、延安綜合試驗區實現升級晉檔。陜西各級政府不斷創新舉措,加快推動跨境電商和海外倉高質量發展。
“陜西的地理位置優勢、產業結構特點,以及政府的支持和本地企業家勇于開拓創新的意識,都注定了陜西跨境電商發展一定大有可為。”阿里巴巴國際站中西部大區副總經理張金銀表示。
近年來,陜西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迅速,“陜西造”沿著“網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西安、安康獲批國家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范地和重點承接地,楊凌示范區、寶雞高新區被評為2023年成效明顯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歐班列與跨境電商聯動發展”入選全國外貿新業態優秀實踐案例,累計在26個國家(地區)布局53個海外倉。陜西出臺培育引進外向型產業的若干措施,多措并舉穩外貿優結構,加速釋放新業態發展潛力,積極構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新格局。2023年,陜西跨境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長17.9%。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過后,春催萬物。陜西跨境電商產業在融融的政策春風里、在跨境人的銳意創新中煥發生機,呈現出一幅蓬勃向上的奮發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