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的理財市場相比去年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業內人士表示,在收益不斷提升與存款利率不斷下調的雙重影響下,投資者的信心正在逐步修復。
存款下行 理財上行
利率下行加速影響“存款搬家”,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獲資金流入。據Wind數據顯示,春節后第一周,理財存續規模環比上升4122億元。
從全市場理財規模來看,2月25日—31日當周,理財市場規模回升至27.39萬億,較前一周環比增加約0.19萬億,較1月末增加近萬億。
業內人士表示,存款利率下行使得存款產品的吸引力下降,提振居民對理財產品的配置需求,理財市場有望持續迎來增量資金。不過,存款作為理財重要的底層配置資產,其利率下行也使得理財產品收益率同步下調,如何保證產品收益率穩定,成為理財公司的又一大挑戰。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團隊預測,2024年或仍將推動數輪存款利率的調降,屆時理財收益優勢將更加凸顯,部分優質現金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會跑贏3年定存利率。該團隊認為,在國有銀行的帶動之下,2024年下半年理財規模將重新站上30萬億元的關口。
20天上漲28.9%
理財收益強勢反彈
隨著居民存款流向理財市場,權益類產品的收益也喜迎開門紅,多只權益類理財從年內低點至今已上漲超10%,其中,華夏理財旗下一只權益類產品20多天內上漲28.90%。與此同時,光大理財、招銀理財也有多款產品凈值大幅回升。其中,光大理財的陽光紅優選500指數增強的單位凈值也從年內低點彈超12.55%;另一款陽光紅300紅利增強產品凈值年內也上漲超10%。
春節前,招銀理財發布多款混合類產品,其中,“招智睿和穩健(安盈優選)封閉6號”熱銷,募集金額13.54億,產品配置了存款、債券、優先股、股票、中性策略、黃金等。
普益標準分析人士表示,就產品類型而言,基于銀行理財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較低,固收類資產仍將占據市場大部分空間,但考慮到客戶理財需求的多元化趨勢,布局權益類產品仍然是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向。
費率創新
打破“行規”為客戶
曾經火出圈的費率創新,今年也在不斷推出新的策略。日前,招銀理財一只R3風險等級的含權理財產品首發募集資金超13億元,這在理財市場中十分罕見。值得一提的是,該產品在以往部分產品“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的基礎上再次創新,直接實行“不達業績基準不收取管理費”。
“不賺錢不收費”打破了公募產品收取固定管理費的“行規”,也把管理人的收入跟投資者的利益做了深度捆綁。業內人士表示,“其設計初衷是基于客戶需求,為客戶著想,目的是進一步提升客戶的理財產品體驗感。同時主要結合本產品的偏絕對收益定位、投資經理沉穩內斂的管理風格及發行時點的A股、港股兩市的市場低位等,凈值低于1不收取固定管理費的條款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客戶的體驗緊密綁定。從事后招卓價值精選產品的實際運作情況來看,這一做法的嘗試還是相對適合本產品的。”
普益標準研究員表示,相對于機構費率讓利,投資者更為關注產品本身的收益獲取能力和風控能力。“不賺錢不收費”的費率創新模式很難應用到全部產品。但費率創新仍是理財產品的投資亮點之一,理財公司可積極優化費率設計來增強產品吸引力。
(來源: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