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衛生健康進展成效及下一步工作重點。其中提出,將進一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需求。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比绾谓o健康這個“1”提供更全面、更精心呵護?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無疑是基礎和前提。
近年來,我國以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設置規劃和布局建設為抓手,不斷豐富優質醫療資源總量,提升區域布局的均衡性。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建成各種形式的醫聯體1.8萬余個,雙向轉診達3000萬人次,較2022年增長9.7%,患者外轉就醫平均下降了約三成;共建成近5600個省級、1.4萬個市縣級臨床??平ㄔO項目;常見病、多發病在縣域內就能實現診療的比例達到九成以上……數字的“堆砌”,看似枯燥,其實滿是溫情。它們意味著優質醫療資源更“親民”、更可及,群眾看病更方便、更舒心,意味著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當然也必須承認,當前醫療服務需求與供給之間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特別是優質醫療資源往往集中于大城市、大醫院,基層偏遠地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等問題依然突出。中醫上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睔庋?、經絡通暢了,疼痛自然會緩解或消失。這一道理,對于破除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這一“痛點”同樣適用。接下來,如何在“通”上加大力度?
在布局上求均衡。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這是深化醫改的重要目標。針對群眾跨區域就醫難題,有必要進一步“做大蛋糕”。比如,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設置一批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布局選點時更加注重均衡性;要加快擴充重點??瀑Y源,對于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縣級臨床??颇芰ㄔO項目予以適當傾斜,鼓勵基層醫院有針對性、差異化地發展特色???,讓??瀑Y源分布與區域醫療需求更適配。
在下沉上做文章。除了把優質醫療資源的“蛋糕”做大,還要分好、用好。其中尤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加快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助力基層醫療機構“強筋健骨”。一方面,把縣醫院做優做強。根據國家衛健委披露的數據,全國已有1163家縣醫院達到了三級醫院服務能力。接下來,仍要深入推進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醫院、“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等工作,不斷提升縣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讓縣縣有強院、群眾有“醫”靠。另一方面,要把醫聯體做深做實,深入推進大醫院和小醫院“手拉手”,在“聯體”的基礎上真正“聯心”;深入落實《關于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補齊縣域內醫療服務短板,加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在科技上挖潛力。一根網線、一臺電腦、一個攝像頭,就能把基層衛生室和三甲醫院連在一起,這正是“互聯網+醫療”的魅力。它能以科技賦能跨越時空局限,有力擴大優質醫療資源的覆蓋面。接下來,各地不妨聚焦信息互通、智慧互聯、結果互認等方面的堵點,加快優化體制機制、管理方式,為優質醫療資源順暢流動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持續把優質醫療資源的“蛋糕”做大、分好,必能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這個“1”提供更堅實支撐。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