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后逝世后不久,位于杭州清泰街的娃哈哈原總部所在地,陸續有娃哈哈員工和市民送來鮮花和娃哈哈飲料。
市民自發悼念宗慶后,既是對卓越企業家的敬仰與懷念,亦是對民營經濟貢獻的認可與肯定,更是呼喚在未來培養和孕育出更多優秀企業家。
回顧改革開放四十余年歷程,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始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就業創業的主要載體、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經濟是帶動就業、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讓民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也關系到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基礎。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明確提出要為民營企業“松綁”“減負”,并通過立法途徑,進一步穩固民營經濟的地位。近日,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同組織召開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座談會,提出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提速,標志著我國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決心與信心。該法案旨在通過制度設計,確保民營企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為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當前,我們需要借鑒歷史經驗,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破除一切束縛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做到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在探索我國民營經濟嶄新篇章的過程中,構建和完善適宜其生長發育的生態環境顯得尤為關鍵。政策、金融、法律以及營商環境四個維度的協同發力,承載著民營經濟振翅翱翔的夢想。
首先,在政策層面上構建公開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這意味著政府需大幅削減不必要的行政干預,讓市場機制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消除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為民營企業提供清晰、穩定的政策導向。通過優化政策供給,創造有利的宏觀環境,讓民營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靈活應對市場變化,自主決策、自主經營,實現創新發展。
其次,在金融領域,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尤其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是激發民營經濟活力的關鍵所在。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鼓勵金融機構推出多元化、個性化的金融產品,拓寬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讓資本滋養實體經濟的每一寸肌理。同時,通過金融創新,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為其實現規模擴張和技術革新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再者,法律保護層面,制定和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僅僅是第一步,更為關鍵的是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讓法律成為民營企業安心經營的堅實盾牌。法律不僅要為民營企業家的權利義務設定明確邊界,還要有效治理各類侵害民營企業權益的行為,維護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只有這樣,企業家才能心無旁騖地投身于創業創新,用智慧和汗水鑄就事業的豐碑。
最后,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意味著必須深化“放管服”改革,對標國際先進水準,簡化行政審批,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營造出高效便捷、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意味著無論是初創公司還是成熟企業,都能在這里享受到優質的公共服務,擁有同等競爭的機會,實現共享共贏。
只要我們在政策指引、金融服務、法律保障和營商環境上狠下功夫,就能有效激發民營經濟的巨大潛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能。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