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的數據顯示,春節假期8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與往年相比,今年春節除了冰雪旅游表現突出,另一個亮點是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鄉村旅游熱。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背景下,返鄉探親和休閑度假的需求疊加,鄉村旅游正成為春節出行的熱門選擇。
鄉村旅游升溫,與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等指導推出的“游購鄉村”活動密不可分。自1月中旬以來,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68條“鄉村四時好風光——游購鄉村 歡聚過年”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了民俗節慶活動、特色鄉鎮大集、鄉村文創產品、特色農產品等……央地協同、全國聯動,共同點燃了“游購鄉村”之火。
“游購鄉村”活躍了節日氣氛,讓春節更有年味。作家馮驥才認為,在中國人重視的所有傳統節日中,春節是最具生活情感與生活理想的節日。乘著當前文旅大繁榮大發展的東風,從文化和旅游部到各地文旅部門,都在春節這個重要節點想高招、出實招,讓鄉村旅游、鄉村購物成為年味的一部分。
以前人們常說旅游是追尋“詩與遠方”,春節期間的鄉村旅游做到了“返鄉團圓與出門旅行兩不誤”。為更好承接春節旅游流量,很多地方都規劃和推薦了鄉村旅游路線,連接一個又一個打卡點,實現了“串點成線”。這種更新潮、更時尚的過節方式,讓傳統春節多了幾分新鮮的色彩與氛圍。
“游購鄉村”豐富了節日內涵,讓傳統文化更有活力。人們到鄉村旅游休閑,既能欣賞別致的山光水色,也能體驗富有特色的風土人情。在很多地方,趕大集、看“村晚”、逛廟會等群眾性文化活動成為重頭戲。同頻共振中,游客不是“闖入者”,而是參與者。他們遇見多彩年俗,與不同的年文化近距離接觸、深層次交流,既能深切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也能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此前有學者指出,從春節禮俗文化中,可以看見溝通天地的自然倫理、禮敬祖先的歷史倫理、相親相愛的家庭倫理、拜年慶賀的社會倫理,以及其中蘊含的中國人的時間更新意識與期盼豐收和平的理念。應該說,各地風俗習慣有所不同,文化表象也有所不同,但過年的內核是一致的。到鄉村旅游休閑,能實現文旅進一步融合,優秀傳統文化也會更有活力。
“游購鄉村”還能拉升消費潛力,讓鄉村振興更有支撐。鄉村旅游本身就是一種消費,對于很多人來說,逛歡樂大集、購鄉村好物,是春節期間鄉村旅游的保留項目。特別是,很多人都會購買一些承載兒時記憶與鄉愁的土特產。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要把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旅游搞好”。“游購鄉村”系列活動,正是把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旅游搞好的具體實踐。
“土特產”三個字中,“土”講的是基于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特”講的是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產”講的是建成產業、形成集群。在各地開展的“游購鄉村”活動中,南來北往的游客爭相購買鄉村土特產、采購鄉村好物,既能助農惠民,也有助提振消費。
有游客表示,“這個假期我們都在‘反向旅游’,即不去熱門景點,而是往村里走、到田里去。”隨著“游購鄉村”活動向縱深推進,樂見會有更多人選擇鄉村游。“賞鄉村美景、品鄉村文化、購鄉村好物”,將成為大眾過年的“新年俗”,“游購鄉村”也將在促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拉動消費增長等方面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
錦繡中國年,大地春意濃。春節假期已經結束,作為一個階段性的主題活動,熱辣滾燙的“游購鄉村”系列活動,將在元宵節后劃上句號。但我們相信,它已經進一步點燃了鄉村旅游的熱情,各地都會更加用心開發鄉村旅游線路與產品,人們未來出行時也會更多地考慮去鄉村走一走、看一看。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