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kc0km"></samp>
    <ul id="kc0km"></ul>
    <strike id="kc0km"></strike>
    <strike id="kc0km"></strike>
  • <kbd id="kc0km"><acronym id="kc0km"></acronym></kbd>
    <code id="kc0km"></code>
    <noframes id="kc0km"></noframes>
  • 祭灶,期盼來年好日子

    2024-01-29 11:56:32 作者:白來勤

    20240129100711243-63-d6ab7.jpg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華文化長河里,祭灶占據了一個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位置。

    其實供奉灶王爺的傳統早在晉代就開始有了。最早送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是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這兩天,那時候規定的是“官三民四”,也就是說當官的家里二十三祭灶,平民百姓二十四祭灶。南宋詩人范成大有一首《祭灶詞》,真實有趣地記述了當時農村歲尾祭灶俗習,迄今談來仍使人興味盎然:“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兮!”范成大這首詩,使我們認識了南宋時期農村的生活內容,嗅到了真實的生活氣息,使我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

    在古時,祭灶禮儀莊嚴肅穆,由家長率著一干男丁羅拜灶神,獻酒焚香,將灶上貼了一年的灶神像小心焚化,默送灶神在一縷青煙中升天而去。根據俗諺“男不圓月(中秋祭月禮),女不祭灶”之說,平日操勞洗碟抹碗煮肉蒸饃圍著鍋臺轉的婦女們則與此祭祀儀式無緣。

    在西安一帶農村的祭灶,一般是晚上把灶爺分成上下兩段,上段是騎馬的灶爺,下段是一匹備鞍的馬,然后點燃香燭,向灶爺敬上白天烙好的蔥花油餅和在集上買來的灶糖。祭灶一般要獻上12個蔥花油餅,閏年13個。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加上關中人包容的心態,婦女們早就可以參與到祭灶活動中來了。

    蔥花油餅是一種被稱作“油餡兒饦饦”的餅子。主婦烙油旋時,搟開發好的面,往面上抹清油,撒些鹽和五香粉,然后卷起來剁成饅頭大小的一截一截,再把橫截面放在案板上,用手朝下按,使之成為餅子后放在鍋或鏊子里烙熟。其色金黃,其味醇香。當然有的家庭還烙糖餡兒大餅鍋盔或燒餅以祭灶爺。

    關于祭灶的油蔥花餅,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傳說古時候,玉帝的小女兒看上了人間一個管伙的小伙子張回。玉帝知道后十分生氣,責怪女兒不該愛上凡夫俗子。他按天規要把女兒打下凡去,不準再回天宮。王母娘娘就出面求情,玉帝不得不答應女兒下凡和張回成親,并封他倆為“灶君爺”和“灶君婆”,讓女兒女婿每年臘月二十三回天宮一次。

    “灶君爺”和“灶君婆”生活在人間底層,最知民間疾苦,每年上天都要向玉帝訴說人間苦難,給人間要回糧食。后來玉帝聽在人間的土地神稟告,說凡間人每年糟蹋糧食不計其數,非常生氣,就不準灶爺灶婆從天宮帶糧食給人間。

    有一年,人間遭災,年關將至,家家揭不開鍋,灶爺灶婆看在眼里,記在心間,決心要把這事稟明玉帝,求他開恩。百姓得知他倆臘月二十三日這天要回天宮去,就合伙東家借油西家湊面北家尋蔥南家找鹽地給他倆烙油蔥花餅,打發灶爺灶婆上天。灶爺灶婆對此大為感動,上天后向玉帝如實訴說人間苦難,可玉帝任他倆怎么說,就是不信。想起土地神說的話,玉帝還直怪他倆說謊。灶爺灶婆對此一籌莫展,心想:人間的百姓實在苦啊,過不了年咋辦呢?商量后又去求王母娘娘,不知怎的,歷來不食人間煙火的王母娘娘這次卻動了惻隱之心,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臘月二十四日,灶爺在天宮砍了些竹子,灶婆幫他扎成掃帚。二十五日,灶爺泡了些豆子,灶婆把它做成豆腐。二十六日,灶爺灶婆給百姓割了肉。二十七日,在天宮支起油鍋,灶爺灶婆炸丸子。二十八日,灶爺灶婆又支起大鍋小鍋蒸年饃,包子蒸饃一摞摞。二十九日,又在天宮包餃子,好讓百姓過年吃好的。大年三十這天,灶爺灶婆把這些東西全部裝好,趕在三十半夜才回到人間,帶給眾鄉親……

    祭灶時用一塊蔥花油餅拌上谷草或者麥草祭灶馬,燭盡將舊灶爺像燒化,然后先由男主人向灶爺祈禱:“灶爺灶婆上了天,多說好話行方便。今年缺吃又少穿,明年糧食得寬展(寬裕)。灶爺灶婆你莫嫌,干糧盤纏多帶點.....”再由女主人祈禱:“灶爺灶婆穿得青,騎戲馬,戴紅纓,扳的銀鞍踩金蹬。撒米潑面我有錯,清水惡水無奈何,上去不敢給天宮爺爺說,只好說,嫑瞎說,南無佛,阿彌陀。”總之是求其“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敬請灶爺不要計較孩子們的不敬言辭。祭罷,全家人分吃蔥花油餅,還要給不在家的人留一些,待其回來后吃,讓其享受灶爺的恩典,得到灶爺神靈的保佑。燒過三柱香后,主祭者鋪開黃表在每個干糧上掐些碎塊和一些灶糖包起來燒掉,再加一些草料給灶馬,第二天將灰扔到房頂或崖背上,即為送灶君上天。又于除夕天黑后貼新灶爺,將舊灶爺下段的灶馬燒化,請灶馬去接換祭灶時上天的灶馬,把灶爺和糧食馱回來。燒了舊灶爺的灰于除夕上墳時投入野外井里,忌諱亂扔踩踏。俗信認為若亂扔踩踏,就會使全家受窮。

    關中歷來有闊祭灶和窮祭灶之說。豪紳巨賈,祭灶時是很講究排場的。他們不但殺豬宰羊,供品豐盛,把蓼花糖碼得像大塔一樣,而且還要給老灶王爺糊升天用的車馬。貧困戶最少也得殺只雞,至于那些赤貧人家可就不一樣了,他們只在鍋臺上或墻壁的吊板上擺一碗涼水,燒三炷香,磕三個素頭,把灶爺和灶馬就地一燒,就算是祭祀完畢了。

    各地還有“張王李趙,二十四晚上祭灶”的諺語。俗信認為,張王李趙四大姓,人口很多,如果大家都在二十三晚上祭灶,灶爺、灶婆負擔太重,消受不完大家的敬意,不消受又太過浪費,所以就讓這四個大姓的人在二十四晚上祭灶,既替灶爺分憂解愁,更可讓灶爺灶婆更充分地享受人間的敬意。據說是在民國時期規定統一二十三過小年,大家伙一起送灶爺上天。

    祭灶的開始預示著春節的到來,關中人謂之過小年。舊時,各買賣地兒(商號)有三節(除夕、端午、中秋)結賬的規矩,凡應收賬款一律要結清。因此,從祭灶開始,紛紛派伙計外出討債。還不起債的人就要跑出去躲債,直到除夕接神時才回來和家人一起過年。我國的民族經典歌劇《白毛女》中,佃戶楊白勞躲債七天于除夕夜歸來,說的就是這種習俗。

    灶爺按理說就是一個小神,可是為什么上到官、下到民都要供奉他,都不敢得罪于他?傳說灶神不僅管著鍋里的飯菜,更管轄著家庭成員的命運。灶爺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也就是過小年的這天晚上,向玉皇大帝稟報人家善惡,一旦你得罪了這位大神,他就會專挑你做的錯事稟告玉帝,然后玉帝會懲罰你家。故在宋代,灶神就被稱為“司命”。故在一年的最后,老百姓一定要好好答謝一下這一年來守護家宅安寧的灶神,因為家中來年的禍福,就全看這一場匯報工作了。

    民間都把灶神尊為"一家之主",就應該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是灶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奏的日子,據說初舉告者,大錯則將減壽300天,小錯也要折陽壽100天。人們既然惹他不起,又躲不過,于是每年臘月祭灶時,要給灶爺供上豬頭肉、魚、豆沙糖,又敬酒又燒錢,用這些食物糊住灶爺的嘴巴,他也就不便說這一家的壞話。如此看來,什么灶王爺、馬王爺、土地爺、龍王爺包括玉皇大帝在內這一層層神祇,和人間一樣,都喜歡接受他人的賄賂,“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只好把人間的是與非、善與惡、白與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稀泥抹光墻罷了。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7777|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 |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国产精品午夜国产小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蜜芽tv在线 |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直播|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 99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日本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99久久99久久久99精品齐|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不卡| 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98精品国产高清在线看入口|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一级做a爰黑人又硬又粗免费看51社区国产精品视 | 一级A毛片免费观看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538prom精品视频我们不只是|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99久久99精品|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