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發布《2023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藍領群體月均收入為6043元,與去年基本持平,月嫂、貨車司機、外賣員等職業收入水平居前列。(1月23日央廣網)
在職業市場里,人們常用顏色代指某一職業群體,如金領、白領、藍領。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比起金領、白領這樣的“香餑餑”,藍領在不少人的職業選擇排序中“吊車尾”,甚至還有“寧做小白領,不做大藍領”這樣的論調一度流傳。同樣有“領”,為何藍領遭一些人“嫌棄”?原因不外乎待遇上不去、社會沒認同,職業吸引力、競爭力不足。由此,帶來了職業市場上的供需失調、資源錯配問題。
毋庸置疑,我們的生活、社會的運轉離不開千千萬萬的“藍領”。在一些發達國家,作為緊缺職業,藍領崗位代表著穩定體面,薪酬待遇比一般白領還要高。再看我國,藍領群體規模達4億人,其生存境況、就業質量不僅關乎民生福祉,也牽系社會運行。可喜的是,如今傳統的職業格局逐步被打破,藍領群體正變得更具顯示度、吸引力。這種變化在“一增一減”中可見一斑:一方面,藍領群體平均月收入顯著提升,由2012年的2684元增至2023年的6043元,是原來的2.26倍;另一方面,與白領群體的平均月薪相比,二者相對差距逐漸減小。特別是在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新賽道上,以外賣員、快遞員等為代表的新藍領大展身手、前景大好。
職業無分高低貴賤。腰包鼓起來,腰桿挺起來,樂見“藍領”更吃香。可以預見,隨著我國進入人口紅利的關鍵轉變期,加之經濟產業結構升級調整,技能型人才需求更旺,藍領群體大有可為亦將大有作為。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