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銀行理財攬客日趨激烈。近日,招銀理財、民生理財、光大理財、信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發布調整費率的公告,優惠的產品主要為現金管理類理財和固定收益類理財,通過降低管理費、銷售服務費等來提升產品吸引力,實現“以價換量”。
近年來理財業務銷售增長乏力
梳理發現,本次降費產品主要集中在現金管理類理財和固定收益類理財。如信銀理財表示,從12月12日起,對日盈象天天利64號現金管理型理財產品M/X類份額、新增的H/N類份額銷售服務費率給予階段性優惠,從0.3%降至0.15%;招銀理財旗下招睿穩泰(安心)封閉2號、招睿季添利(平衡)4號、招睿安裕精選資產定開1號等多款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自12月5日起開始階段性費率優惠,固定投資管理費由0.2%調整為0.1%或由0.15%調整為0.05%。
“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和市場波動影響,理財產品凈值波動整體有所增大,收益率有所下降,理財業務銷售增長乏力。部分機構通過合理降低費率,讓利消費者,提振理財產品銷售,尤其是歲末年初,由于年終獎等發放,居民理財暫時‘閑置’資金相對多,各家機構競爭較為激烈。”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目前固收類和現金管理類產品占據絕對份額,尤其是近年來金融市場波動較大,導致銀行資產配置更青睞固收類。
理財子產品破凈率繼續提升
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指出,上周(截至12月8日)銀行理財存續規模重回擴張區間,環比增長875億元至27.70萬億元。但是理財子產品破凈率繼續提升,且增幅擴大,環比增長至4.4%。
專家觀點
明年利率或仍面臨調降
理財收益優勢有望凸顯
普益標準研究員趙偉提醒,在當前激烈的理財市場競爭環境中,中短期來看,“簡單粗暴”的“價格戰”或許可以吸引投資者,但打“價格戰”并非長久之計。一方面,一味地打價格戰可能會壓縮公司的正常利潤空間,進而影響長期發展。另一方面,價格并非客戶選擇理財產品的唯一考慮因素。在許多情況下,產品質量、服務水平以及公司聲譽等都是客戶考慮的重要因素。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預計,銀行理財規模12月將迎來季節性回落,預計2024年上半年理財規模將恢復至28萬億元,下半年理財規模將有望沖擊30萬億元關口。“銀行凈息差面臨較大壓力,為配合央行降息,2024年或仍將推動數輪存款利率的調降,屆時理財收益優勢將更加凸顯。”明明表示。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