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鐵軌縱橫如長龍;遼東灣畔,貨輪來去似巨鯨。一路向北,對俄蒙經貿往來日趨頻繁;轉身向東,與日韓重點領域合作走向縱深。
地處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地帶,坐擁總長度全國第四的大陸海岸線,作為國內面向東北亞國家唯一的陸海雙重門戶,遼寧深耕東北亞,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從基礎設施“硬聯通”到規則標準“軟聯通”,再到人文交流“心聯通”,務實合作不斷走深走實,繪制出一幅開放發展的新畫卷。
開啟對俄合作新篇章
集裝箱五顏六色、鱗次櫛比,叉車吊車熱火朝天、有序運作,一排排汽車嶄新亮麗、整齊擺放……在莫斯科別雷拉斯特物流中心,來自中國6個口岸、近40多個城市的各類中國貨品,將從這里集散到俄羅斯各地。
“我來的時候這里還是一片荒地,真沒想到能發展得這么快、這么好。”來自中國遼寧的鄒廣宇現任該物流中心副總經理。他表示,莫斯科別雷拉斯特物流中心由遼寧港口集團與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于2017年合作共建,目前每周裝卸20至25列中歐班列,已成為莫斯科地區前三大物流場站之一。
中俄互為最大鄰國,同為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兩國經貿合作不斷深化。數據顯示,2022年中俄雙邊貿易額突破1900億美元,較十年前增長116%。今年前三季度,遼寧對俄羅斯進出口426.4億元,同比增長82.3%。其中,出口增長41%,進口增長102.5%,俄羅斯已成為遼寧第四大貿易國。
近年來,遼寧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高水平參與中日韓經貿合作和東北亞區域合作,全面開拓RCEP成員國市場,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高水平開放引領全面振興。
“共和國長子”沈陽率先錨定“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和面向東北亞開放新高地”的目標,跨境電商綜試區全國考評連續兩年領跑。今年上半年,沈陽市實際利用外資11.3億美元,總量全省第一;實際到位內資967.78億元,完成“雙過半”任務。
暢通陸海聯運新通道
大連汽車碼頭,汽笛聲響,巨輪泊靠,車輛陸續出入船艙。從空中俯瞰,像巨龍一樣盤桓在海岸線上。
這是繁忙的大連汽車碼頭常見的一幕。作為中國沿海最早投產運營的專業化滾裝碼頭之一,大連汽車碼頭是國內商品車南北海運的北方樞紐、東北商品車外貿進出口基本港,年度吞吐量超80萬輛,出口航線遍布歐洲、東南亞、北美、中東、東亞等地。
以往一臺日本商品車運至中亞,要穿越印度洋、地中海和黑海,到達土耳其或俄羅斯后再分撥至中亞各國,至少需要耗費近3個月。2021年年初,大連汽車碼頭正式啟動過境商品車運輸業務,成功開辟中國首條東亞至中亞商品車多式聯運通道,中亞與東亞間全新的物流通途由此開啟。
據了解,東亞至中亞商品車海陸大通道開通以來,新業務的“高性價比”帶來了量的快速攀升。據統計,2021年,在過境商品車業務開展的首年,遼寧港口集團過境商品車發運量突破4000輛;2022年,全年發運量達8000余輛,較上年度翻一番。
數字背后,過境商品車業務的“質變”意義更為深遠。在該項目的示范帶動和貨源聚集效應下,大連汽車碼頭進一步拓展中國自主品牌及日韓、泰國商品車經大連至中亞、俄羅斯等國際多式聯運新通道,進一步帶動商品車發運量持續增長。
從一條線到一張網,從靠船出海到海陸聯動,一張快速便捷的東北亞國際航運網絡已然形成。鐵軌上的中歐班列,海面上的巨輪,公路上的貨運車,東北亞商品車海陸聯運新通道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跑出“加速度”。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