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延安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會上,延安市教育局就延安市教育綜合改革工作有關情況做了陳述。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教育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各縣(市)、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和督查指導,教育改革發展強力推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延安精神,培育時代新人”育人實踐被教育部評為優秀案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連續三年走在全國前列;延安市被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全力推進教育均衡公平發展,整市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認定和省政府“雙高雙普”評估驗收,全面啟動了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工作。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重要一年,全市教育系統持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堅持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引領教育大發展,以“小切口”改革推動教育大提升,優化教育教學資源配置,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促進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2023年教育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一)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一是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教育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健全市(縣、區)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機制,把黨的領導貫穿教育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壓實成員單位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年度教育重點工作任務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推進教育綜合改革。二是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有序推進。始終把抓好黨建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制定印發《延安市貫徹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工作實施方案》,有序推進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使基層黨組織成為學校教書育人的堅強戰斗堡壘。延安中學等7所學校順利進入首批全省中小學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示范校創建序列。三是教育系統基層黨建工作全面加強。嚴格落實“三會一課”、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等制度,持續深化“模范機關”和“清廉學校”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教育系統“三個年”活動和大興調查研究工作,推動基層黨建提質增效。扎實開展公民辦中小學校黨支部結對共建,全市866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實現黨的組織和黨建工作全覆蓋。深化中小學校“雙培養”機制,累計把1025名骨干教師發展成為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把521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發展成為骨干教師。
(二)全面深化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實踐。一是延安精神學習教育全面強化。全市教育系統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回延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市委六屆五次全會精神貫通起來,通過黨委班子帶頭學、基層組織研討學、干部師生云端學、思政課堂融入學、宣傳宣講廣泛學,覆蓋到每一個黨組織、每一名黨員。通過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學習分享會、主題班團隊會等活動,全面推進習近平總書記來延考察重要講話精神進校園、進課堂,武裝師生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二是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實踐不斷深化。成立“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工作專班,召開延安市教育系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中學考察重要講話和對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回信精神工作交流會,印發了《關于新時代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的實施方案》、《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工作的行動方案》和《關于創建“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國家級示范區實施方案》等文件,形成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延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推動總書記的關懷囑托落地生根、開花結果。10月24日至26日組織召開全市教育系統貫徹落實“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工作現場會,觀摩“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示范校創建工作,通報“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專項課題工作進展情況,進一步推進落實“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工作。三是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研究不斷深入。制定印發了《關于組織延安市2023年度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專項課題申報工作的通知》,聯合省教科院開展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課題研究項目,全市共計立項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規劃課題208項、微型課題318項。深入延安中學、延安實驗小學、洛杉磯保育院等8所學校開展“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專項調研,加快推進“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創新實踐成果梳理總結、轉化應用。我市紅色校本教材《薪火傳承話初心——延安中學校史中的紅色記憶》《紅色基因代代傳——延中故事》已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三)全力破解教育發展難題。一是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穩步推進。推行縣(市、區)“教育局長年度項目”,立項13個。積極探索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寶塔區新組建教育集團4個,黃陵縣新組建7個義務教育學習教育集團,志丹縣教體局與漢中市龍崗學校簽訂高中合作辦學協議,推動延安中學與子長市中學、陜西師范大學與延川縣中學幫扶工作落細落實,惠及學生1.4萬名。創建“名校+”教育聯合體50個、組建“名師+”發展共同體100個、遴選“名課+”示范案例300個。全市建成“遠程同步互動錄播教室”248個,啟動實施“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和振興鄉村教育送教送培活動,優質學校教育資源得到城鄉共享,助力鄉村教育振興發展。二是職業教育發展提速增效。根據人口分布及服務延安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要,首批重點支持寶塔區、吳起縣、子長市、洛川縣、宜川縣職教中心建設,原延安大學醫學院校區整體劃撥寶塔區職教中心,實施全市中職學校“達標工程”“雙優”創建工作,積極構建布局合理的中等職業教育體系;洛川縣中等職業專業學校和子長市職教中心被確定為陜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洛川、宜川、子長、吳起4所中職學校6個專業被確定為陜西省高水平示范專業項目。強力推進職教招生,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規模由不足5000人大幅提升到現在14650人,辦學活力逐步顯現。延安職業技術學院成功入圍省級“雙高計劃”,取得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延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被省政府列為落實重大改革措施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激勵通報。
(四)全面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一是嚴格落實教育惠民政策。實施國家和省上五大類教育項目415個,及時下達中小學校幼兒園公用經費。積極推動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達標創建工作,支持吳起縣中省義務教育項目補助資金1356萬元。二是教育民生實事落地落實。強力推進2023年教育民生實事,截至目前,幼兒園建設項目建成3所,在建1所,投資完成率67.72%;校園食堂建設項目完成18個,在建3個,投資完成率75.52%。三是教育領域“小切口”改革高效推進。全面加快“支持和保障小學生午休設施,變‘趴睡’為‘躺睡’,提高學生午休質量改革”小切口改革工作進度,目前已全面完成試點學校的學生健康午睡床配備任務。
(五)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堅持用延安精神熔鑄師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遵循教師成長發展規律,持續強化教師和校(園)長隊伍建設。啟動“用延安精神淬煉師魂”專題活動,依托延安中學陜西省師德師風建設基地載體,深入挖掘黨在延安時期辦教育的光榮傳統和寶貴經驗,舉辦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專題培訓,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從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二是教師培訓培養成效顯著。深化“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加強“三級三類”骨干體系建設,獲評陜西省骨干校園長8名、省級教學能手59名、省級思政課骨干教師14名、正高級教師4名、特級教師14名、延安市圣地杰出人才4名和優秀專業技術人員1名。36名教師在陜西省第二屆中小學課堂教學創新大賽中獲得獎勵。加大先進師德典型選樹宣傳,獲評陜西省教書育人楷模1名,評選延安市優秀校長、教師160名,樹立師德榜樣標桿。三是持續優化師資隊伍配置。拓寬教師補充渠道,組團赴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高校招聘,補充一批碩士研究生、公費師范生。積極爭取特崗計劃,招聘特崗教師774人,約占全省的23%。通過“優師計劃”,為脫貧縣定向申報培養48名優秀師范生。持續用好中央和省上扶持政策,通過“三區人才”支持計劃、“銀齡講學計劃”。開展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遴選18名教師定向到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三年支教幫扶。實施走教教師資助項目,選派71名體、音、美骨干教師到鄉村小規模學校支教。推進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全覆蓋”,發放補助5784.72萬元,受益教師10550人。
二、奮力譜寫延安教育改革發展新篇章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延安精神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強優勢、補短板、促公平、惠民生,在教育質量提升上實現“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在推進教育公平上實現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轉變,全面促進延安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充分發揮延安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作用,常態化開展“弘揚延安精神,培育時代新人”主題活動,擦亮“小小講解員”“走延安路、鑄延安魂、做延安人”“延安精神講習社”“紅軍小學”等紅色德育品牌,策劃一批優秀的國家和省、市三級德育工作案例,到“十四五”末,打造50所延安精神育人實踐示范學校,創建50所黨建示范學校、100個先進黨支部、1000個黨員先鋒崗,形成可借鑒、可復制的延安經驗,奮力打造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示范區。
二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著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聚焦社會關注和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遵循教育規律,因地制宜采用“教育集團化辦學”“城鄉教育共同體”“名校+”等模式,擴大全市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受益面,破除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依托“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重點課題規劃引領延安教育改革發展。到“十四五”末,全市建成“智慧校園”50所,建成10所市級教研基地學校和45所學科教研基地學校。
三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力為師生幸福成長奠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遵循教師成長發展規律,堅持用延安精神熔鑄師魂,持續強化教師和校(園)長隊伍建設。到“十四五”末,建成延安精神育人實踐示范學校、“智慧校園”和市級教育管理特色學校、教學改革示范學校各50所,市級健康教育示范學校300所,市級美育示范學校200所,省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30個、市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50個。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縣級及以上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占比力爭分別達到5%、10%、25%;培養10名省級名校長、50名市級名校長、100名縣級名校長,打造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質專業化校長隊伍。
四是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堅持把發展教育事業作為重要先手棋,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全力推動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形成具有延安特色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舉全市之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到“十四五”末,力爭7個縣區通過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評估認定;5個縣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評估認定;全市高中全部建成省級標準化高中,省級示范高中達到9所;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達到3所,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建成省級“雙高計劃”學校;延安大學“雙一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推動延安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更好地服務好延安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