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宋菲菲)10月26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渭南市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林就全市醫療保障事業發展成效進行介紹。近年來,渭南全市醫保系統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服務理念和為民、利民、便民的總要求,全力以赴惠民生、解民憂、暖民心。
近年來,渭南市堅持病有所醫,醫有所保,出臺“十大惠民政策”。一是建立了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制度,補齊了門診保障短板。二是上線運行了“全民健康保”普惠型商業保險,織密織厚了健康保障體系。三是先后7次提高城鄉居民醫保待遇水平,城鄉居民住院實際報銷比例由不足50%提高至70%,群眾就醫負擔大幅減輕。四是門診慢特病病種由10余種增加至50余種,保障能力明顯增強。五是全面落實藥耗集采政策,集采藥品耗材價格降幅超過50%,群眾用上了價格便宜的好藥。六是將城鎮職工大額醫療費用補助支付限額從10萬元提高至30萬元,解決了職工大病后顧之憂。七是取消城鄉居民糖尿病、高血壓門診年度起付線,實現報銷零門檻。八是將城鄉居民普通門診統籌限額從100元提高到150元,達到全省前列。九是三次優化分級診療政策,降低統籌區外住院起付標準,讓群眾外出就醫不用愁。十是出臺支持兩定機構、中醫藥發展“雙十條”,推動醫保、醫療、醫藥聯動協同發展。以實打實的舉措,確保參保群眾“小病不用忍、慢病不用拖、大病不用怕”。
此外,渭南市持續加強醫保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打通醫保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百米”。一是將市醫保網絡納入國家醫保平臺,順利融入國家醫保一張網。二是將符合條件的1422家定點醫藥機構納入國家異地就醫平臺,全面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一站式”結算。三是開通了城鎮職工門診慢特病及門診特殊藥品聯網結算,以醫保信息化推動服務便捷化。四是將城鄉居民醫保門診慢特病批準權限下放至縣級醫保經辦機構,避免群眾多跑路就近辦。五是以“成熟一批、下沉一批”為原則,深化基層賦能,延伸經辦觸角。在全市鄉鎮一級設立醫療保障服務站129個,在村(社區)設立醫療保障服務室2136個,配備專、兼職經辦服務人員2421人,縣鎮村三級醫保經辦服務體系覆蓋率達到100%。六是今年,渭南市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實現了主城區醫保業務“同城通辦”,市本級、臨渭區、高新區參保人員在主城區任意政務服務中心醫保窗口可以直接辦理異地轉診、異地安置、長住異地人員就醫備案、參保關系中斷、接續、登記、信息更正以及參保職工慢性病續簽等醫保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