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kc0km"></samp>
    <ul id="kc0km"></ul>
    <strike id="kc0km"></strike>
    <strike id="kc0km"></strike>
  • <kbd id="kc0km"><acronym id="kc0km"></acronym></kbd>
    <code id="kc0km"></code>
    <noframes id="kc0km"></noframes>
  • 一步一步,美國給巴以沖突系上“死結”

    2023-10-25 10:01:56 作者:王晉

    巴以爆發的新一輪沖突,無論是從激烈程度還是從人員傷亡狀況看,都是近些年罕見的。作為解決巴以問題最重要的第三方——美國不僅未能及時安撫沖突各方,還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呼吁在加沙地帶實現人道主義暫時停火的決議草案,這種坐視沖突升級的做法將造成更多無辜平民死傷。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2日在特拉維夫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說:“你們可能足夠強大,能自我保護 ,但只要美國存在,你們就不會‘孤軍奮戰’,美國將永遠站在你們身旁。”美國總統拜登也向以方承諾提供“大規模、前所未有”的軍事援助。近些年來,美國將巴勒斯坦的建國權擱置在一邊、一味偏袒以方的做法遭到國際社會的指責。人們不禁要問,美國什么時候能做一個真正的和平協調者?

    偏袒以方,“兩國方案”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巴以問題是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最復雜也最緊迫的國際政治難題。巴以問題的實質是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如何在“兩國方案”的基礎上,實現公正持久和平的問題。二戰結束后,猶太復國主義組織逐漸向取代英國地位的美國謀求支持。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關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號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和一個猶太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根據該決議正式成立后,杜魯門任總統的美國很快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主權的國家。從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美英法三國發表宣言,承擔對以色列的安全義務,美國向以色列提供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也源源不斷。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不僅占領了第181號決議規定的阿拉伯國全部領土,還占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等阿拉伯國家的領土。面對新的戰場局勢,以及以色列占領東耶路撒冷、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背景下,聯合國安理會1967年11月22日通過了第242號決議案,敦促以色列從被占領土撤軍,以確保并承認邊界換取和平。第242號決議體現出的“土地換和平”也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處理巴以問題的重要原則。同一時期,隨著美蘇爭霸加劇,對美國來說,在中東地區戰略地位日益重要的以色列成為遏制蘇聯在該地區擴張的一張王牌。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后,埃及因長期參與戰爭導致國內不堪重負,希望同以色列實現和平。以色列也意識到單純的占領埃及領土、實施戰事防御,無法有效解決自身安全問題,因此也轉而探求同埃及和平的可能。隨后,美國介入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進程,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在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穿梭訪問,相互傳話,成功地緩和了交戰各方的敵對情緒。

    1977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卡特曾在一次國內會議上表示:“應給許多年來遭受苦難的巴勒斯坦難民提供一個家園。”但這樣的言論很快就遭到來自美國國內猶太院外集團的強烈反對。1978年,卡特主持了埃以之間的戴維營和平談判,促成以色列和首個阿拉伯國家的關系正常化。《戴維營協議》中包含呼吁有關方面就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自治問題展開溝通等內容。

    長期以來,國際社會主張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區,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和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但美國一再忽視巴勒斯坦人的權利。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國,但未確定其疆界。11月26日,時任美國國務卿舒爾茨發表聲明,表示里根政府拒絕向參加聯合國會議的巴解組織主席阿拉法特發放赴美簽證。美國此舉自然遭到很多國家的譴責。

    1991年10月30日中東和會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召開時,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都出席了會議。老布什在講話中不提“土地換和平”的原則,不提東耶路撒冷的問題,不提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權利,這種“有意為之”的講話無疑有利于以色列一方。馬德里中東和會后,巴方通過與以色列和談,陸續收回了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冷戰結束后,美國先后組織了多次巴以問題和平談判,但一直未能有效化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分歧。2003年正式啟動的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公開支持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該計劃是根據美國小布什總統的建議,并經美國、俄羅斯、聯合國和歐盟四方聯合磋商后確定的分三步解決巴以沖突的和平方案。“路線圖”計劃與以往計劃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明確提出了“兩個國家共處”的概念。

    不過,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10月19日文章認為,美國對“兩國方案”這一目標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且隨著巴以沖突循環往復,美以關系也越來越密切。特別是近些年,美國提“兩國方案”時都受到以色列國內政治現實的阻礙,以色列極右翼團體明確告訴美國“以方不會作出巨大的外交讓步”。

    在聯合國層面,美國不斷阻撓巴勒斯坦尋求國家地位的努力。2012年11月29日,在“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這一天,聯大通過決議將巴勒斯坦目前在聯合國享有的“觀察員實體”地位,提升為“觀察員國”地位。但是在安理會層面,美國一直否決巴勒斯坦“聯合國會員國”資格。 

    一再漠視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權、回歸權

    冷戰結束特別是1993年奧斯陸巴以和平進程開啟之后,美國仍主導巴以和平談判,并依舊將以色列視為中東主要盟友,在提高以色列預警能力、聯合反恐、分享情報、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領域展開合作。因美國忽視巴勒斯坦人的關切,未能在耶路撒冷地位、約旦河西岸邊界劃分、難民回歸權等問題上滿足巴勒斯坦人的訴求,談判屢屢失敗。

    小布什政府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后,更加忽略了恢復巴以和談這樣緊迫的問題。約旦國王阿卜杜拉曾表示:“雖然美國人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伊拉克,但中東地區的人還是認為,除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找到共存途徑,否則該地區就無和平可言。”

    受到巴以和平停滯的影響,巴勒斯坦內部民意洶涌,導致新的派系紛爭。進入新世紀以后,美國高舉“民主”“自由選舉”等西方政治價值觀,強壓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舉行公開選舉。2006年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后,“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成為第一大黨派,出面組建政府,美國和以色列等國又以“恐怖組織不能加入政府”為由,干預巴內部事務,導致巴政局動蕩。此外,美國默許甚至縱容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單方面封鎖,造成當地經濟狀況和社會民生不斷惡化,最終也釀成了本輪巴以沖突。

    “華盛頓歷來保護其盟友以色列不受安理會任何行動的影響。”美國近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相關人道主義救助決議草案后,路透社做了這樣的評述。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利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身份,數十次阻止聯合國通過譴責以色列的相關決議,如2006年11月11日,美國否決了卡塔爾提出的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在加沙軍事行動的提案。不過,奧巴馬總統在卸任前上演了美以關系史上非常罕見的一幕——2016年12月,針對一項譴責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建造猶太人定居點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美國拒絕投下否決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一面表達對奧巴馬的不滿,一面想著早點見到其接替者特朗普,因為“新政府或許會有些新想法”。

    2017年12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副總統彭斯的陪伴下走入充滿圣誕裝飾的白宮外交廳,宣布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他口中的“解決巴以沖突新方法”又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

    新一輪巴以沖突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放棄了斡旋巴以和平的努力,堵塞了巴以和平的希望。在歷次中東和平談判中,美國對于以色列的偏袒和縱容,傷害了巴勒斯坦人對于巴以和平的信心。2014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克里斡旋巴以問題失敗之后,美國索性放棄了重組巴以和平談判。此后,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再未開啟新的和平對話。

    從“世紀協議”到《亞伯拉罕協議》,巴以對話基礎被侵蝕

    2020年,特朗普先后推出的“世紀協議”和推動簽署的《亞伯拉罕協議》,從根本上侵蝕了巴以之間對話的基礎。

    在由特朗普女婿、出生于猶太望族的庫什納主要起草的“世紀協議”中,美國將巴以問題視為“經濟發展問題”,提出通過修建各類“工業區”,遷移巴勒斯坦人至內蓋夫沙漠,以經濟發展機遇換取巴勒斯坦人對于獨立建國、領土范圍、耶路撒冷地位和難民回歸權的讓步。美國不再將巴勒斯坦問題視為中東問題的核心,不再堅持“土地換和平”的原則,也不再將東耶路撒冷視為未來巴勒斯坦國家的首都,嚴重傷害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感情。在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等問題上,美國也縱容和默許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人民的土地,破壞了巴以和平對話的基礎。

    所謂的“世紀協議”將巴勒斯坦首都范圍限定為東耶路撒冷郊區的小村鎮,也未授予巴勒斯坦難民返回其先前土地的權利。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重申,不應在討論巴以問題政治解決方案之前討論經濟方案,這也導致巴方一度斷絕了同美國和以色列的公開對話渠道,進一步加大了巴以之間沖突的風險。

    “世紀協議”一出爐,眾多國際分析人士就認為,這一在巴以矛盾關鍵問題上明顯偏袒以方的協議將激化巴以矛盾,帶來更多消極影響。正如英國著名政治分析人士羅伯特·因萊克什所說,假如美國對該地區采取稍微理性的對策,不無視巴勒斯坦人的困境,哈馬斯就不會發起這樣大規模的行動。

    長期以來,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在發展同以色列關系時,都奉行“先巴以、再阿以”的原則,進而推動整個中東地區的持久和平。而美國希望通過調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關系,尤其是同海灣阿拉伯國家的關系,重構美國的中東同盟戰略體系,實現對地區敵對國家伊朗、敘利亞等國的戰略圍堵。因此,在巴以問題尚未解決的背景下,美國卻著急推動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關系正常化進程,逐漸將巴勒斯坦問題“經濟化”“邊緣化”。2020年9月,美國撮合巴林、阿聯酋同以色列簽署《亞伯拉罕協議》。美國的做法盡管換來了部分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實現關系正常化,卻因進一步邊緣化巴勒斯坦問題而激起巴勒斯坦人民的強烈憤怒。近些年隨著美國推動的沙特等國和以色列關系正常化的傳聞增多,巴勒斯坦民眾“被拋棄”“被遺忘”的感覺也愈發強烈,對以色列爆發高烈度反抗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巴以問題危機四伏之際,美國不僅不反思自己的中東政策,反而抹黑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無視以色列在被占領土的非法擴張。在本輪巴以沖突發生后,美國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等忙著到訪以色列,派航母戰斗群開赴中東,向以色列提供各類軍事物資,并否決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坐視沖突升級。在解決巴以問題上,美國應當承擔起應有的責任,而不應將巴以沖突視為國內政治權斗的工具,更不應當將巴以沖突視為攻擊其他地區國家的契機。美國應與國際社會攜手,加快沖突的和平解決,而非利用沖突謀取私利。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張茜楠

    掃一掃分享本頁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秘入口福利姬网站| 国产福利视精品永久免费 |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精品一线二线三线区别在哪欧美|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97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12345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精品国内片67194|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国产免费无遮挡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国产综合精品女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 国产精品毛片AV久久66| 一区国产传媒国产精品|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99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超碰12396| 免费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好好热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