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印度總理莫迪和一些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9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的峰會上宣布了一個項目,計劃建設一條大型鐵路和航運走廊,將印度與中東和歐洲連接起來,并促進多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
美國《福布斯》雜志稱,該項目被稱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將由連接印度與阿拉伯灣的東部走廊,以及連接阿拉伯灣與歐洲的北部走廊組成。這個計劃還包括一條補充現有海上和公路運輸線的鐵路干線。
美國官員表示,這個項目將通過鐵路和港口,讓中東國家與印度相連,以更少的航運時間、更低的價格和更節能的方式,實現海灣國家到歐洲之間貿易和能源的流通。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9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這一項目將使印度和歐洲之間的貿易時間縮短40%。“歐洲—中東—印度貿易計劃具有歷史意義。”法新社9日稱,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旨在打造一條連接歐洲、中東和印度的“現代香料之路”,從而促進貿易關系,同時可能產生地緣政治影響。簽署國希望他們能借此提振中東經濟,并幫助以色列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實現關系正常化。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表示,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個基建項目是有很大收益的,但這個項目是具有政治排他性的。參與該項目的國家都是與美國關系較好的國家,包括歐洲的一些國家和美國在中東的“盟友”,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因素意味較濃。
多家外媒分析稱,拜登試圖通過在G20會議上將華盛頓定位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合作伙伴和投資者,來“對抗中國在全球基礎設施上的‘一帶一路’倡議”。獨立分析師拉達·庫馬爾對半島電視臺分析稱,這一項目將會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替代方案,但不一定會“破壞”中國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IMEC項目落地被認為面臨著“三道坎”。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員王曉宇稱:第一,項目落地難以取得共識。項目計劃修建的鐵路橫穿亞歐多個國家,但僅有個別與會國家宣布參與建設,難以代表其他國家整體意見,尤其是個別國家之間還存在著比較尖銳的地緣矛盾。
第二,建設資金來源尚未明確。鐵路和航運等基礎設施建設,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長。近年來美國國家債務不斷攀升,一再調整債務上限。如此巨大的項目需要持續巨額投資,目前項目發起國僅提出建設設想,卻未明確建設經費來源,難以推動項目實際落地。
第三,中國影響力不容忽視。去年年底首屆中阿峰會召開,雙方一致同意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未來將圍繞“八大共同行動”,在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近年來,美國在中東戰略收縮步伐加快,此次G20峰會上美國、印度等提出建設“印歐經濟走廊”概念是美國印太戰略的產物,能否得到大多數中東國家積極響應存在一定疑問。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