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銅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積極組織實施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2022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81天,位列關中地區第一,城鄉生態環境改善明顯,再現了天藍水綠美景。
保護優先,夯實森林資源管護責任。全面推行林長制,建立了市、區縣、鎮辦、村四級林長體系,創新了“林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護林員+網格員+督查員”管理模式,集中多方力量開展森林資源保護專項行動,協調各單位、各部門、各級林長、管護人員守綠護綠責任,有力推動了林長制有名、有實、有責、有效,實現了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的網格化管理。多年來全市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森林火災受害率低于省控指標,危險性重大林業有害生物入侵“零發生”,筑牢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綠色本底。
生態惠民,凝聚全民植綠愛綠共識。積極發展林業經濟產業,依托退耕還林、中央財政造林補貼、低產低效林改造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核桃、花椒等特色干雜果經濟林產業,相繼建立了以“林藥、林苗、林菌”為主的林下種植和以“豬、雞、鴨、中華蜂”為主的林下養殖產業模式,玉華宮避暑游、照金生態游、香山紅葉游、藥王養生游、森林鄉村體驗游等多維度、多層次生態旅游體系逐步成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涉及林業部分穩定在7%以上增長,人民群眾在綠化家園的歷程中享受著生態產品福利,凝聚起全民植綠愛綠共識。
因地制宜,科學開展國土造林綠化。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認真落實科學綠化指導意見,因地制宜抓好荒山荒坡生態治理和重點區域綠化,編制了《銅川市“十四五”林業發展規劃》,制定了《銅川市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工作方案》,開展了“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等工作,堅持宜造則造、宜封則封、宜退則退,將建設任務細化落實到林班小班,將綠化成果落到實地、落到圖斑、落到數據庫,為項目精細化管理奠定基礎。將投資計劃項目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監管體系,日常監管直接責任單位中的監管責任人切實做到“三到現場”,嚴格造林技術規程,嚴把設計關、苗木關、栽植關、管護關等,確保項目質量和綠化成效。
多方籌措,加大生態治理資金投入。緊盯中省林業生態建設政策導向,結合銅川林業發展實際,建立策劃一批、包裝一批、儲備一批、實施一批的林業生態治理項目工作機制,積極謀劃了耀州區“雙儲林場”國家儲備林建設、中央財政支持國土綠化試點示范、渭北地區固溝保塬生態保護修復等重大項目,每年爭取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中央林業生態保護恢復資金以及中、省林業改革發展資金1億元以上,全市上下持續推進重點區域綠化建設,強力推動了林業生態空間由淺綠邁向深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