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市場上能使用的民用寬帶網絡服務,速度只要達到60兆就能被商家稱為“極速”。為了使用這種“極速”寬帶,每月需要支付相當于400元人民幣的費用。如果要使用手機上網服務,費用比這個還要高。
此前,華為提出幫助倫敦地鐵搭建無線寬帶網絡,但最終被當地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當地電信公司之后也開始在地鐵布局無線網絡,但實際只有星星點點的幾個地鐵站擁有了無線網絡服務。
在過去的兩三年里,因為政府的禁令,英國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停裝了華為5G設備,同時尋找其他供貨商。美國網速測試統計公司Ookla于今年2月警告稱,英國的平均下載速度繼續向著“相當低的水平”緩慢下滑。
截至目前,丹麥、瑞典、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葡萄牙等歐盟成員國明確禁止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參與當地5G網絡建設,意大利態度模棱兩可。此外,有一些國家的態度正在發生改變,德國早前支持使用華為5G設備,但德國內政與國土部長南希·費澤今年4月表示,該國正在審查其5G網絡中所有的中國組件。法國則與德國相反,在遇到網絡延遲等問題后,法國近期宣布將延長華為在該國部分城市的5G牌照。
歐盟委員會最新的報告證明了法國的選擇是正確的。報告顯示,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5G網絡人口覆蓋率分別為43%和42%,而瑞典以略高于20%的5G網絡人口覆蓋率排在27個國家的末位,遠低于歐盟平均水平。歐盟富裕國家比利時的5G網絡人口覆蓋率為30%,該國采用的是愛立信的5G設備建網。
德國Golem新聞網站日前報道稱,一些早前正式或非正式地將中國5G供應商排除在移動通信網絡擴展之外的國家,5G網絡人口覆蓋率排名普遍靠后。而100%使用中國5G設備的國家塞浦路斯,5G網絡人口覆蓋率位居歐洲第一。
根據歐盟的計劃,2018年實現5G第一試點,2020年實現商業化應用,2025年使5G信號覆蓋到所有城區和鐵路、公路沿線,2030年讓所有人口在各個領域均能享受5G服務。但現實中,大多數成員國預計都將難以完成2025年的目標。到2025年,歐洲預計將僅有35%的移動連接以5G技術為基礎,低于北美的51%,也低于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家的數據。
此外,根據歐盟委員會的報告,歐洲的5G網絡人口覆蓋率現在是81%,但大部分5G網絡通過動態頻譜共享技術與4G共享相同頻譜,導致歐洲的用戶沒有辦法連續享有高質量的5G網絡服務。盡管近年來歐洲加大在5G試驗方面的投入,但該地區在中頻基礎設施和毫米頻譜鏈接器上的投資還不夠。
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表示,造成瑞典等歐洲國家5G建設緩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競爭。以瑞典為例,在將中國供應商“趕走”后,該國主要的5G通信供應商是愛立信,幾近壟斷的局面使其可以收取高昂的服務費,在建設5G基站和提供相關服務上也沒有那么積極。
在項立剛看來,相比于歐洲通信供應商的設備,中國5G設備及部件成本更低、價格更便宜,但服務和維護能力更強。中國人口稠密、國土面積廣且地勢復雜,這樣的環境讓中國5G通信供應商積累了豐富、完善的實踐經驗,能深刻地理解各地區對移動通信的不同需要加以滿足,這樣的合作伙伴更可靠。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