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訪問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3國,7月23日抵達首站新加坡,24日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面,并與當地商界領袖見面交流。李家超此行除了加強香港與東盟的關系外,也會繼續爭取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
感謝新加坡的支持
據香港頭條日報網24日報道,李家超當天中午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面并共進午餐。兩人碰面即握手,李顯龍表示歡迎李家超的到來,很高興在新加坡會面,強調新港關系非常重要,疫情現已過去,是時候重啟雙方的關系,并決定恢復此前暫停的公務員交流計劃。李家超提到,去年11月在曼谷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與李顯龍會面,感謝他當時邀請自己到新加坡訪問。李家超說,香港與新加坡多年來保持密切經濟關系,“新加坡一直是我們在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2022年,我們的雙邊貨物貿易額達4815億港元。盡管受到疫情影響,2018年以來年均增長率為5.9%”。香港十分重視與新加坡的長期密切關系,感謝新加坡支持中國香港早日加入RCEP,李家超深信兩地的合作會繼續穩步發展。
當天早上,李家超參加由新加坡副總理、財政部長黃循財主持的早餐會,晚上出席特區政府和貿發局共同主辦的商務晚宴,與當地商界領袖交流,并與新加坡簽署7份合作備忘錄,包括商貿、金融、學術研究等領域,以進一步推進兩地的合作。李家超在24日傍晚接受媒體采訪時分別用英文和廣東話發言,他透露,此次出訪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強化與東盟國家之間的友誼,推動合作互惠;其次是要說好香港故事,向這些國家介紹香港在金融、商務、物流等不同領域的最新情況,讓他們更了解香港的新機遇、新發展。
香港的獨特優勢
這是李家超上任后第二次訪問東盟國家。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貿易伙伴,也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為此,李家超帶了強大的“香港隊”出發,成員包括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以及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葉文娟等。代表團成員還包括大約30名工商、金融服務、運輸、物流和電子商貿、創新科技等各界人士。按行程規劃,李家超一行25日結束新加坡的訪問后,轉往印度尼西亞雅加達,27日上午再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其間將與當地政商界領導人會面,介紹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鼓勵東盟企業來港擴展業務,同時考察當地企業和大型基建項目。29日,李家超將返回香港。
李家超此行的重點之一,就是希望爭取東盟國家支持香港加入RCEP。他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及馬來西亞早前曾表示支持香港加入RCEP,“香港加入RCEP不但對自身有幫助,亦會對RCEP作出貢獻。香港有多方面優勢,例如‘八大中心’發展以及推出了很多增加競爭力的新政策,希望有助于爭取東盟國家支持香港加入RCEP”。
鞏固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RCEP于2020年11月正式簽署,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現有15個成員,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東盟10國,涵蓋全球總人口及國內生產總值總和30%以上。RCEP第一輪,香港沒有參加。有學者分析稱,談判最初發起時可能希望把過程簡化,所以一開始并沒有將香港考慮在內。還有分析稱,簽署貿易協定的原因是相互開放市場,不用關稅進行自由貿易。由于香港是自由港,本來已開放市場,免繳關稅,因此在免關稅方面并不是很有吸引力。不過,香港雖是自由港,但有非關稅的壁壘,例如醫生、律師等人才并不易輸入。
2020年11月,中國商務部表示積極支持香港參與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將根據RCEP關于新成員加入的規定和香港發展的實際需要,支持香港盡早加入RCEP。2022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時任工業貿易署署長盧世雄在出席線上研討會時透露,特區政府已在當年1月中旬正式提交加入RCEP的申請,預計約18個月后加入。有港媒24日分析稱,RCEP的15個成員均為香港主要貿易伙伴,其貨物貿易占香港2021年總額超過70%,服務貿易及投資分別 占香港2020年總額約50%。香港也已經與RCEP15個成員中的13個(除日本、韓國外),簽署了不同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若成功加入RCEP,香港可鞏固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進一步融入區域產業鏈。香港貨物、企業和服務業也可受惠于RCEP下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原產地規則、關稅減免、開放市場準入、簡化通關程序,有助于企業降低貿易成本并增強競爭力。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