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于當地時間24日傍晚抵達法屬新喀里多尼亞,開啟對這個位于南太平洋的海外屬地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是馬克龍時隔5年再次到訪該海外屬地,也是當地舉行獨立公投后第一次到訪。結束新喀里多尼亞的訪問后,他將于26日啟程前往瓦努阿圖。
馬克龍在抵達當地機場后表示:“當我回到新喀里多尼亞時,心中充滿了感動、幸福和巨大的責任感。”他表示希望在三次獨立公投以“不獨立”結束后,為該海外屬地的地位翻開“新的一頁”,為群島確立“未來的框架、未來的規劃、未來的地位”。接下來的兩天,馬克龍還將去新喀里多尼亞島東海岸考察海岸線侵蝕問題,在努美阿和平廣場發表公開演講,并與各派政治力量舉行會談。
根據1998年由法國政府和新喀里多尼亞謀求獨立與反對獨立的政治力量三方簽署的《努美阿協議》,法國政府需要向新喀里多尼亞逐漸移交某些重要國家權力,并允許后者通過三次公投決定是否獨立。當地分別于2018年11月、2020年10月、2021年12月舉行了三次獨立公投,均以反對獨立告終。雖然目前新喀里多尼亞仍留在法國,但獨立派與留法派之間爭論不斷,有關該群島地位和政治制度的許多問題仍懸而未決。馬克龍此行被寄希望于推進相關談判。
曾有法國國際問題專家指出新喀里多尼亞對于法國的重要性:從地理上看,這里既是大洋洲的一部分,又是通往東南亞的門戶,戰略地位重要。從經濟角度看,新喀里多尼亞的鎳資源豐富,約占世界儲量10%,專屬經濟區面積達140萬平方公里,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力。因此,“失去新喀里多尼亞將意味著法國在太平洋地區重大主權的喪失”。馬克龍此前也曾表示,“如果失去了新喀里多尼亞,法國就沒那么美了”。
馬克龍此次南太平洋之行還將包括瓦努阿圖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他將成為首位到訪該地區非法屬島嶼的法國總統。法國24小時新聞臺報道稱,這也意味著此行要“重申法國的‘印太戰略’”,是一個強調法國在印太地區存在的機會。
在報道此次馬克龍的南太之行時,一些西方媒體提到中國。美聯社24日稱,最具戰略意義的一站是對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訪問,該國見證了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并于5月與美國簽署了一項新的安全合作協議。英國《衛報》稱,馬克龍訪問南太的目的是讓法國“重新參與”太平洋事務,同時在該地區提供替代中國日益增長影響力的方案。但據美聯社報道,馬克龍辦公室堅稱,此行的目的不是推行“反華政策”,而是鼓勵地區大國在北京和華盛頓之外實現伙伴關系的多元化。
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周方銀表示,法國關心新喀里多尼亞等海外屬地很正常,正是這些法屬領地讓法國成為世界上專屬經濟區最大的國家。但新喀里多尼亞對法國既重要也不重要,因為當地總鬧獨立也不是長久之計。估計此次訪問,馬克龍會向當地許諾給予援助和支持,以緩解當地的不滿。他肯定希望,獨立最好不要發生在自己任期內。
“但把馬克龍訪問南太跟中國硬扯到一起就不對了。”周方銀說,新喀里多尼亞是法屬領地,中國堅持不干涉內政原則,沒有與當地發展關系。而法國的“印太戰路”也不同于美國的,其目的不是圍堵中國,它只想保證自己的利益和訴求得到滿足。美西方在反對中國方面,認為法國是一個重要的拉攏對象。西方媒體這么炒作,就是想把法國“往溝里帶”。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