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無視國內外的強烈反對聲音,準備下個月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染水。香港特區政府為此加強對日本水產和海鮮的放射性物質檢查。
日本共同社22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香港特區政府自6月中旬開始,加強對從日本進口海產的放射性物質檢查,清關時間因此比平常增加大約3小時。報道提到,香港是日本海產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如果清關時間延長的情況持續,可能會對日本漁業工作者造成打擊。對此,香港食環署回應稱,6月中旬起,已全面提升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范圍,檢測率比以往頻密,但所需時間跟過往相若(即約在一小時內完成)。
為了降低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帶來的影響,香港不少日式料理店準備應對方案。港媒23日稱,有連鎖店停用日方供貨商,有的餐館則加入其他創意料理,希望降低客人的憂慮,拓展新客源。錦先生從事日式餐飲超過30年,他表示,“只要核污染水一排放,市民是不會理會水產來自哪里,而是來自日本的都不吃,這是我們最擔憂的事”,他預期餐廳生意會減少最少三成。他同時表示,很多中檔位的香港日式料理所用的水產都不是來自日本,也不一定要用日本的。像是香港人常吃的鮭魚,就是來自挪威、加拿大或內地;赤海蝦和虎蝦來自越南;海膽來自韓國;鰻魚來自內地和東南亞國家。錦先生透露,基本上人均消費500港元的日式料理店,即便是正常情況下,都不會進口日本水產,“主要是成本太高,差不多的質量,其他地區的水產來貨成本只有日本的50%左右”,以他自己的餐廳為例,估計受禁運影響的水產約占總食品的10%,主要是日本蠔,他將另選供貨商。但是他也擔憂,日本核污染水排出,隨著洋流到處漂,很難說以后不會對其他地區帶來影響。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