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18日,歐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拉共體)峰會時隔八年在布魯塞爾召開。據法新社18日報道,歐盟領導人在峰會與拉共體國家領導人爭論不休。尤其在俄烏沖突立場上,這場期待已久的峰會已成為全球分歧的犧牲品。歐洲人本希望說服拉共體國家簽署一份嚴厲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聲明,而拉共體方面則認為,此次峰會不是討論烏克蘭問題的場合。而作為此次峰會的主要目標之一,解決陷入停滯的2019年歐盟-南方共同市場自由貿易協定也進展堪憂。
俄烏沖突陰云籠罩會場
美國“政治新聞網”17日稱,此次峰會第一天的主題就是確認加強洲際關系,但隨著歐盟談判代表試圖說服拉美國家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這一崇高的談話很快就落空了。法新社稱,峰會主持人、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17日的開幕式上敦促與會代表譴責俄羅斯的“非法戰爭”。而拉共體輪值主席國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總理岡薩維斯則表示:“歐盟成員國對烏克蘭局勢的關注可以理解。但這次峰會不應該成為討論這個問題的又一個無益的戰場,這個問題已經并將繼續在其他更相關的論壇上得到解決。”
7月17日,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峰會召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右)向巴西總統盧拉(左)示意。
拉共體33個國家對俄烏沖突沒有一致的立場,有些國家希望維護與俄羅斯的關系,或者尋求妥協的和平協議。法新社提到,巴西總統盧拉譴責這場沖突是全球外交的失敗,而非俄羅斯單方面的侵略,這代表著拉共體許多人的看法。
“政治新聞網”稱,隨著雙方在多方面分歧都公開化了,外交官們越來越降低達成共識的門檻。最大障礙是對俄羅斯的立場問題。在峰會召開前,雙方就一直在爭論是否要在峰會公報中提及俄烏沖突。一份原本長達16頁的公報已大幅縮減,一份較早的公報草案稱,“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而在后來的版本中成了各國“對正在進行的戰爭表示關切”。直至第一天峰會晚間,雙方仍在就文件措辭進行談判。
貿易問題也難有突破
“歐盟-拉共體峰會可能因細節問題而失敗”,德國《商報》18日說,歐洲希望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這場峰會上,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相比解決烏克蘭問題,一些拉共體國家更愿意推動2019年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自貿協定的實施。該協定因歐洲對亞馬孫雨林等地區砍伐和農業競爭的擔憂而陷入停滯。但據法新社報道,雙方外交官都表示,此次會談預計不會在貿易問題上取得突破。
據德國廣播電臺17日報道,歐盟已宣布對該地區的投資計劃,到2027年年底,歐盟將對拉美和加勒比伙伴國家投資超過450億歐元。這應確保歐洲關鍵原材料的供應并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擴張。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強調,這些投資伴隨著最高的環境和社會標準及透明度。“政治新聞網”稱,當歐盟提議就電池用鋰或使稀土精煉多樣化的新項目建立伙伴關系時,就會出現針對這個舊大陸“新殖民主義”的指責。西班牙《國家報》稱,拉美領導人明確表示,他們希望建立互利的伙伴關系。
面對歐洲,他們信心在增強
《華盛頓郵報》稱,雖是八年再聚首,17日一開場并未將此次峰會變成失散多年的老友般的歡樂重逢。岡薩維斯說:“在這段關系中,大多數歐洲國家過去是,現在仍是極度不平衡的受益者,而我們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則一直是且現在仍是被不平等地奴役著的。”
文章稱,如果說此次峰會表現出了什么,那就是中南美洲信心的增強,這得益于中國的巨額資金注入,以及他們認識到,隨著歐盟尋求結束對中國的過度依賴,他們的關鍵原材料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來源:環球時報)